极目新闻客户端

【劲牌友好故事72】:一碗汤药

极目新闻 2025-07-03 15:44:03 阅读量:

这天,江城飘起了细雪。72岁的李桂芳蜷缩在老旧小区的沙发上,膝盖上的风湿痛像针扎一样。儿子在国外,女儿在深圳,独居的她习惯了与药罐为伴。窗台上摆着几个泛黄的中药袋,是她每周从社区医院拎回来的。熬药太麻烦,她总偷懒把药包扔进电饭煲,咕嘟半天,满屋苦味。

手机突然震动,社区微信群弹出一条消息:“劲牌持正堂共享智慧药房入驻本社区!中药配方颗粒,即冲即服,免费体验一周。”配图是蓝色包装的小袋,印着“当归黄芪补气方”。

“可别又是骗老人的把戏。”她嘟囔着,却鬼使神差地记下了地址。

药房设在社区活动中心二楼。推开玻璃门,暖气和药香扑面而来。柜台后站着一个穿白大褂的姑娘,胸牌显示她是“小林”。“阿姨,您扫码填个健康档案,系统会根据体质推荐配方。”小林递来平板,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选项:畏寒、失眠、关节痛……李桂芳勾了几项,机器“滴”地吐出一张处方单。

“您适合‘温经通络方’,含当归、黄芪、杜仲,都是甘肃岷县直供的道地药材。”小林从药柜取出一盒颗粒,包装角落印着二维码,“扫一扫能看到药材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像那硫磺熏蒸啥的,我们2006年就禁了!”她语气骄傲,像在炫耀自家孩子的成绩单。

李桂芳半信半疑地泡了一袋。褐色颗粒在热水中化开,竟有一股淡淡的甘甜。当晚,膝盖的刺痛好像轻了些。

三天后,小林打来电话:“阿姨,周六有参观劲牌陶缸酒库的活动,我邀请您去一趟。”李桂芳答应了。这天,大巴车载着二十几个老人驶向大冶。酒库依山而建,数万口陶缸整齐排列。讲解员指着缸身的编号介绍说:“这里存着24万吨原酒,最老的超过15年。陶缸透气,酒越陈越醇,和中药‘陈久者良’一个道理。”

李桂芳抚摸冰凉的缸壁,想起年轻时用陶罐腌酸菜的时光。路过包装车间时,她注意到流水线上的玻璃瓶异常轻薄。“125ml的‘小方劲’酒瓶比十年前轻了50克,一年能省下2470千升燃料。”讲解员说。角落里堆着棕褐色颗粒,竟是酒糟加工的有机肥,“从土里来,回土里去,连药渣都成了‘幕阜山’牌肥料。”

体验到最后,李桂芳在药房遇见老邻居张伯。他举着手机嚷嚷:“这‘智慧药房’厉害!我扫完码,连三十年前痔疮手术都查出来了!”小林赶紧解释:“系统接入了三甲医院档案,为的是避免药物冲突。您看,您正在吃的降压药和补气方里的甘草可能相互作用,AI才自动替换成茯苓……”

窗外风雪愈大,配药机嗡嗡运转,将几十味药材精准分装。李桂芳望着玻璃上凝结的冰花,想起上个月住院时,护士说她血糖高不能喝传统补汤。“要是早点知道这些颗粒……”她摩挲着药盒,上面印着“中药科学提取3.0技术,有效成分提取率超80%”。

不久,李桂芳成了药房志愿者。她教老人们用手机查药材溯源视频:甘肃岷县的药农跪在田间,用木铲小心挖出当归,镜头切换到实验室,穿白大褂的姑娘将药材放进仪器,屏幕亮起波浪线——“这是指纹图谱,像人的DNA,不合格的药材会被直接淘汰。”

过年了,儿女终于回家。李桂芳从陶罐里舀出温好的劲牌养生酒,琥珀色的液体泛着药香。“妈,您什么时候信这些保健品了?”女儿问。“不是保健品,”她指着酒瓶上的“15年陈酿”标识,“这是用茅台镇酱酒做基酒,加了肉苁蓉和枸杞,你爸走后我失眠,喝这个能睡踏实。”

春天来了,社区空地上立起“共建药圃”的牌子。夕阳西下,她望着药圃里星星点点的绿芽,心里想:所谓生态,不过是让一棵苗安心生长,让一碗汤药返璞归真。

作者:王德新

横版海报.jpg

征稿启事:以故事为舟,共赴健康山海!5月9日,劲牌杯“友好共生 健康同行”短故事/视频征集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征集主题以“友好”为主方向,基于劲牌公司用户友好、客户友好、员工友好、社会友好“四个友好”内容及其延展内涵、外延进行故事创作。创作形式可选择文字撰写或短视频拍摄,要求情感真挚、贴合主题、传递正向价值观。作品投稿可通过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故事征集】进入活动页面。文字作品短篇故事、微小说、叙事散文等体裁均可,字数‌1500字以内;短视频作品‌3分钟以内,MP4、MOV等主流格式,分辨率1080p。征集截止日期:2025年7月9日。

责任编辑:苏新艳 审核人:安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