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酒坊的银铃铛(1995年)
李秀兰蹲在灶台前添柴火时,手腕上的银铃铛叮当作响。这是丈夫在县城金店打的,说是酿酒娘子就该有件像样的首饰。她隔着水汽望向后院,三十多个酒缸在梅雨季泛着潮气,丈夫正带着徒弟们翻动酒醅,汗珠子顺着脊梁骨往下淌。
“师傅!东街王老板又赊了三缸酒!”学徒小满举着账本冲进来,裤脚沾满泥浆。李秀兰瞥见账本上刺眼的红字——赊账累计已有八十块,够买两头猪崽了。
深夜算账时,丈夫忽然说:“要不咱学国营酒厂,往酒里兑水?”李秀兰腕上的铃铛"当啷"撞在算盘上:“咱爹传下来的规矩,酒比命重!”窗外惊雷劈过,照亮墙上“劲酒坊”的匾额,那是光绪年间祖辈挣下的招牌。
第二天,李秀兰揣着铃铛进了信用社。柜台后的信贷员老陈捏着房契直摇头:“私酿作坊风险大……”铃铛突然从她腕间滑落,滚进柜台底下。老陈弯腰去捡时,瞥见她磨破的千层底布鞋。
“这铃铛,跟我闺女满月时戴的一样”,老陈把房契推回来,“利息按最低算。”
第二章 二维码里的秘密(2015年)
陈默扫描酒瓶二维码时,热风正卷着黄沙扑向抗震帐篷。屏幕跳转到劲牌官网溯源页面,显示出这瓶2010年产毛铺草本酒的“前世今生”:湖北黄石的糯高粱、四川宜宾的酒曲、神农架的葛根……最后定格在质检员林小满的电子签名上。
“这酒能消毒不?”满脸尘土的牧民挤过来。陈默想起父亲——那个总把“酒是粮食精”挂嘴边的老信贷员,肺癌晚期还偷藏劲酒在病床底下。他拧开瓶盖,酒液淋在牧民化脓的伤口上:“这是62度原浆,比酒精带劲。”
帐篷外突然传来喧哗。穿蓝马甲的劲牌救援队正在卸物资,领头姑娘手腕银光一闪。陈默追出去时,只捡到遗落的铃铛手链,内圈刻着“质检083号林小满”。
当晚视频连线,五岁的朵朵举着画嚷嚷:“爸爸,铃铛姐姐在天上飞!”陈默低头看掌心铃铛,和父亲临终前塞给他的那枚一模一样。
第三章 云酿酒实验室(2025年)
林小满戴上VR眼镜,四川宜宾的浓香型酒窖在眼前展开。她隔空抓取全息影像中的酒醅,数据手套立刻反馈出温湿度变化:“3号窖池酸度高0.15%,建议延长发酵期。”
“林工,试饮组反馈新酒有苦尾。”实习生递来平板,上面密密麻麻的曲线图像心电监护仪。林小满调出中药指纹图谱,将葛根提取量下调0.3克:“告诉老窖头王师傅,下周我去尝第三版基酒。”
手机突然震动,劲牌志愿者群弹出消息:“湖北暴雨引发山洪,紧急招募救援队!”林小满摘下眼镜,腕间铃铛擦过键盘。八年前那个地震夜,穿蓝马甲的女人用这瓶酒给她冲洗伤口时,铃铛也这么响过。
第四章 暴雨中的同心圆(2035年)
无人机在洪流上方盘旋,热成像仪锁定屋顶挥动红布的老汉。陈默按下对讲机:“西区民房有受困者,优先转移!”他身后的劲牌救援队新队员,正是刚通过“劲二代”培训的小满女儿。
冲锋舟撞开漂浮的家具残骸时,陈默瞥见老汉怀里的铁盒——印着毛铺草本酒商标的月饼盒,里头全家福照片泛黄卷边。老人突然抓住他手腕:“您这铃铛……2008年地震时,有个戴蓝袖标的姑娘……”
对岸传来惊呼,林小满为护住受惊的孩子被钢筋划伤。陈默扯开急救包,2015年产劲酒在阳光下泛起琥珀光。消毒时的灼痛让林小满笑起来:“这瓶够年头,能上拍卖会了吧?”
第五章 百年酒窖的月光(2045年)
百岁李秀兰摸着智能酒缸的触摸屏,重孙女朵朵在旁解说:“太奶奶,这是区块链温控系统,跟五十年前您手工测温一个原理。”月光透过天窗洒在缸群上,每只缸壁的电子标签都在闪烁,记录着从光绪年到智能时代的每一次发酵。
院外忽然响起铃铛声。穿汉服的小满女儿领着游客走来:“这枚银铃是劲牌第一代质检员的信物,当年……”李秀兰颤巍巍举起手腕,两只跨越百年的铃铛在月光下共鸣。
作者:庄重
征稿启事:以故事为舟,共赴健康山海!5月9日,劲牌杯“友好共生 健康同行”短故事/视频征集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征集主题以“友好”为主方向,基于劲牌公司用户友好、客户友好、员工友好、社会友好“四个友好”内容及其延展内涵、外延进行故事创作。创作形式可选择文字撰写或短视频拍摄,要求情感真挚、贴合主题、传递正向价值观。作品投稿可通过极目新闻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栏【故事征集】进入活动页面。文字作品短篇故事、微小说、叙事散文等体裁均可,字数1500字以内;短视频作品3分钟以内,MP4、MOV等主流格式,分辨率1080p。征集截止日期:202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