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雪娇
近年来,健身会所、美容美发等预付式消费经营者卷款跑路的情况屡有发生,损害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月8日下午,在最高法新闻局举办的2025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下称“《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会上,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宜芳对相关问题进行介绍。
记者注意到,《报告》也提到了整治“职业闭店人”乱象。现实中,消费者在遇到健身会所、理发店、早教班等预付式消费经营者卷款跑路的情况时,要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对此,陈宜芳介绍,引导预付式消费中经营者诚信经营、消费者遵守合同,充分发挥预付式消费解决经营资金困难、促进投资和降低消费成本、促进消费的作用,是人民法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部署的重要举措。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 陈宜芳(图片来源:中国法院网)
卷款跑路是预付式消费中较为常见、对消费者权益损害较大、对消费信心打击较大的问题。消费者遇到经营者卷款跑路后,可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或者行政主管部门反映,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经营者行为涉嫌犯罪的,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营者卷款跑路将面临以下法律后果:一是经营者卷款跑路属于违约行为,消费者有权解除合同,请求经营者退还预付款。二是经营者卷款跑路构成欺诈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权请求其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三是卷款跑路构成诈骗等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应依法追究经营者刑事责任。人民法院在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过程中,发现经营者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四是“职业闭店人”或“背债人”帮助经营者卷款跑路的情况下,消费者既有权请求“职业闭店人”或“背债人”承担责任,也有权请求原经营者承担责任。在此也提醒广大经营者:“背债人”背不走债务,“逃债者”逃不出法网。
陈宜芳表示,下一步,最高法将通过发布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明确预付式消费纠纷中常见争议问题的裁判规则,依法规制经营者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信心,保护和鼓励交易,促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