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对话“摄影玩家”雷刚:用相机记录武网,用镜头替麋鹿说话

极目新闻 2024-10-06 11:55:25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燕

从李娜到郑钦文,湖北姑娘一次次将网球引领为席卷全国的现象级热潮。2024年10月,武汉网球公开赛(以下简称武网)重磅回归,成为金秋季节的城市焦点。

恰在此时,从首届武网开始就一直在跟踪拍摄这一赛事的摄影师雷刚,也推出了摄影集《武网精彩瞬间》,记录了每一届武网的经典场面。

略让人意外的是,他不仅拍摄体育赛事,还拍摄自然人文、野生动物,作品多次在中国国家地理中国野生生物影像年赛中获奖。

翻看雷刚的作品,让人忍不住赞叹他对“神韵”的把握。无论照片的主角是一个人还是一头鹿,都能从表情、场景、色调、气氛中读出故事来。在他的作品中,除了摄影的技巧,还充满着对世界的审视、理解与思考。

而他,从不称自己是摄影家,只自称为“玩摄影的人”。

数日前,极目新闻记者来到雷刚家中拜访,与他“聊了聊”摄影的那些事。

对摄影爱了一辈子

好老师为我打开一个个新世界的大门

问:让我们从一个最传统的问题开始,你是怎么爱上摄影的?

雷:摄影这件事,其实我已经爱了一辈子。说来也是一种幸运,我上初中的时候,在那个时代,我的数学老师、班主任就拥有一台相机,他多才多艺,喜欢拍摄照片,快门速度、超焦距、跟踪拍摄这些词儿,我最初就是从他那里听说的。那时候我们学校有好几位这样才华横溢的老师,他们为我拓宽了视野,让我意识到人一定要多读书,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也是从那时起,我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以后要是有机会,我也要拿着相机去拍摄。

上复旦读新闻系有我喜欢的摄影课,后来我进入媒体从事文字工作,但我总是跟摄影记者们“扎得很紧”,也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摄影师,我跟着他们去学、去悟。比如,一说拍摄比赛,一般人想的是要用高速快门,但经高人指点,我学会了尝试1/60秒这种,只要锁定了人的眼神,动作是模糊的,就可以获得更具冲击力的效果。我关注着摄影圈,听了很多国内外摄影大师的讲座、交流,我慢慢明白做摄影一定要搞清楚三件事:方向、表达,如何去表达。就是人要根据自身的兴趣、条件、环境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再去深钻这个领域。我一边用文字写稿子,一边研究着摄影,在报纸上推出以摄影呈现为主的新闻专题报道。我自己拍摄的作品,也得过国家级重要的新闻奖项。再后来,我又到电视台工作,这段经历让我重新认识了视觉语言,学会了用镜头去讲、去陈述、去表达观点。可以说,我对摄影的热爱一直都在,命运也一步步地推着我,给我机会,让我不断去提高自己。

问:拍摄野生动物,得花很多时间去守、去追;拍摄体育赛事也一样,经常在场边一守就是好几个小时。你现在六十多岁的年纪,还经常去野外、驻守比赛,带着这么多沉重的设备,是怎么扛住这份辛苦的?

雷:因为热爱,就不觉得辛苦。当我拍到了我想要的瞬间,拍出了想要的效果,那种获得感是一种巨大的满足。

跟拍麋鹿十几年

领悟“瞬间”与“故事”的厚度

问:你又是怎么跟麋鹿结缘的呢?

雷:这事也说来话长。麋鹿本来是中国的原生物种,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国境内灭绝,1985年又从英国引入,它们才得以重回中国。1993年麋鹿回到原生地、长江中游的石首天鹅洲故道。如今,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由最初的64头发展到了3800多头,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野生麋鹿种群。我从1985年麋鹿回归的时候就在关注它们的消息,1998年发洪水,摄影记者拍回来一张照片,一群麋鹿被困在一截残堤上,抢险的战士为它们送草料。这张照片深深触动了我。

2008年,我终于有了机会去石首看麋鹿,那一次正值雨季,我们只能走水路,开着船在长江故道上眺望麋鹿保护区。远远地看到几头麋鹿在水边探着脑袋看着我们,我狂按快门,但是离得太远了,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不过,能亲眼看到它们让我激动不已。从那次开始,我就想办法找机会去保护区拍摄麋鹿、了解麋鹿,尤其是2014年以后,我每年都要去保护区拍摄。我跟保护区的主任成了朋友,我也成了一名麋鹿保护区的志愿者,我想为野生动物保护出一分力。这些年来,我拍摄的所有麋鹿的影像资料,都交给了保护区,供他们用于麋鹿和保护区的宣传、科普和保护。

问:从你的照片中,不仅仅能看到麋鹿的美,也能感受到它们的情绪、社会结构,有欢腾的一面,也有现实的困局。

雷:万物有灵。拍摄动物时,快门抓捕的是瞬间,而瞬间的背后则是故事。面对野生动物时,我总想知道它们的习性是什么,它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我想用镜头帮它们说话。我拍摄的“鹿王争霸”,讲的是麋鹿种群的繁衍;我拍摄的“索命太极”,就是一头被网缠住鹿角而受困的麋鹿,它焦灼地撕扯,在地上踩出了像太极图一样的脚印,这幅照片表达的是人类活动对动物生存造成的影响。

除了麋鹿,我还拍了金丝猴、江豚、中华秋沙鸭……在拍摄动物的过程中,我跟着它们在野外“疾行军”,也和它们“对过眼神”。在拍摄野生动物的过程中,我对生命的理解也更加丰富、深刻了,人与自然、与动物可以和谐共生,那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共鸣,是很有震撼力的。

拍体育运动跨界“动与静”

武网是赛事与城市的深度共振

问:你从2014年首届武网开始,就一届不落地拍摄,为什么要去做一名体育运动摄影师?

雷:武网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很有吸引力。网球运动本身也很适合摄影,场面开阔,运动员奔跑、挥拍、击球……动感非常强。而且,湖北人与网球还有更深的关联,我们有李娜,现在又有了郑钦文,她们不仅球打得好,也都很有个人魅力。

问:从野外拍摄转战运动场,一静一动,切换起来困难吗?

雷:其实这两者看上去不搭界,但对摄影来说,有很多共通之处,因为拍摄对象都充满着不确定性,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在网球比赛中,球与人、球拍与人、运动员与观众的多重关系,是我着重想表达的东西。运动员的眼神、击球时飞洒的汗水、发力时肌肉的线条,都是表达的路径。

问:一年又一年拍下来,你也见证了运动员的成长。比如你拍摄的两届冠军萨巴伦卡,当年她在武网夺冠时才二十出头,一脸稚气。这次她再来,已经是霸气的“虎妞”了。

雷:是啊,不仅是运动员,我们的城市也在成长。第一届武网的时候,武汉观众对网球的规则、观赛礼仪是陌生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员在比赛时,观众不能走动、不能说话,结果裁判就得用中文反复做提醒。但随着武网一届届举行下来,武汉的观众越来越专业了。我总说改变即收获,每一届武网,我都能感受到网球赛事对于这座城市、市民的带动,每一届在方方面面都能变得更好。

上一届武网半决赛,里斯克战胜了科维托娃,比赛非常精彩,在决出胜负后,全场观众起立为两位球员喝彩,气氛好极了,我把这个热烈的场景也拍摄了下来。

这些年来,我关注武网,见证了城市的成长,也见证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的共振。

问:今年武网要“大干一场”吧?

雷:是的,今年武网升级为WTA1000级别赛事了,我也“全面翻新”,这一次我带上新的设备,带着新的构思和新的想法,使用新的手段去做新的尝试。对武网,我会一直拍下去,我称之为“一个老记的武网情结”。

(图片均为雷刚作品,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陈嫣然 值班主任:谢礼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