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上的中国》到《风味人间》,无数人透过陈晓卿和团队的镜头,遇见了隐藏在全国各地别具风味的地方美食。在新近开播的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中,陈晓卿从摄影机背后走到镜头前,用自己的视角寻访美食,并探讨食物背后的故事。
在《我的美食向导》里,陈晓卿请到了职业厨师、哲学家、考古学者、人类学家,音乐人、经济学家、作家担任向导,大家在餐厅、在街头、在田地,甚至在考古现场边走边吃,边吃边聊。“美食不仅是美味,更是一种黏合剂,能让人有更多的理解和沟通”。八个地区,八趟关于食物的探寻之旅,八个理解自己的来处和去处的答案。
片中,陈晓卿先后前往长沙、潮汕、喀什、温州、云之南、山西、杭嘉湖、齐鲁这八个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向导一起踏上风味探索之旅。
作为陈晓卿团队的全新作品,《我的美食向导》在保留团队风格的同时,坚持锐意创新,将美食与文化、旅行进行组合,实现精神的食粮和物质的食粮双线并行的创作思路。陈晓卿表示,美食本身就是人文,“所有的食物,它会带我们去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今天为什么会这样。”
首期中,陈晓卿在长沙的风味探索之旅从周边城市株洲拉开序幕。提及湖南风味,绕不开的一个字就是“辣”,湖南人对辣的运用已然是出神入化。陈晓卿心心念念的招牌辣椒炒肉,便来自当地的一位美食向导——厨师好友小马。
将不同熟度的辣椒进行混合,快刀斩成颗粒,搭配一年生长的原种猪,佐以一勺清水让辣椒与肉神奇合味,最终一碗汤汁浓白口味清香的辣椒小炒肉烹饪完成。大快朵颐之余,陈晓卿也对不同年份剁辣椒的风味颇有感悟,“发酵一年剁椒,就像一个年轻小伙,血气方刚,粗声大气,就是很外向。三年陈的剁椒更成熟稳健,尤其是它的后味特别绵长。”
随着对辣更为深入的认识,陈晓卿的风味探索之旅也从株洲来到了目的地长沙。在这里,陈晓卿体验了老长沙的早茶文化,更从中了解了长沙嗦粉的历史演变,在食物中看到了长沙厚重的过往。
节目组还特地邀请到近代史作家谭伯牛与《中国食辣史》作者曹雨,一同品尝组庵菜,开启了隐藏在食物背后关于近代湘军崛起的故事探寻。长沙之旅的最后,陈晓卿和曹雨来到城市的中心,与活力热闹的现代都市奔赴相遇。“长沙一定做对了什么”,站立在热闹的街头回望这座城市,陈晓卿以美食探寻者的观察视角,和向导一同寻觅美食,带领观众由远及近地认识到食物背后承载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
在纪录片第二期中,陈晓卿则跟随汕头市潮菜研究会会长张新民、历史学教授许纪霖、汕头市市级非遗项目汕头潮菜烹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成泉等美食向导,走访了南澳岛、普宁、福合埕、澄海樟林古港、江东镇、韩江口等多地,一路上体验了尼仔(小管鱿鱼)、粿条汤、牛肉丸、响螺、猪脚饭、林檎等潮汕传统美食和特产。片中还融入了英歌、工夫茶等浓厚的潮汕特色和原乡、根脉等文化思辨,展现传统与现代交织、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的潮汕美食内涵。
现代快报+记者李鸣图片来自《我的美食向导》官方微博
(校对胡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