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2023暑期档堪称“古典文学之夏”?南大教授点赞刀郎对《聊斋志异》的重新演绎

现代快报全媒体 2023-08-18 21:28:51

电影《长安三万里》激起全民背诗热,电影《封神第一部》、歌曲《罗刹海市》让《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热卖,电视剧《长相思》让“科普中国”官微也忍不住出来科普《山海经》里的“九头相柳”“青丘九狐族”……今年的暑期档,堪称古典文学之夏。

古代文学元素为什么被不断“翻新”,经久不衰?众多IP改编作品背后的人气流量密码是什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小说网”创办人苗怀明一直关注着这一系列IP翻拍作品。他表示,中国文学史上雅俗文学地互动,在当下有了新篇,这让他感到很欣慰。他为刀郎对古代小说的重新演绎点赞。

△官方海报

古代文学作品翻拍不断,“霸屏”暑期档

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11天票房破8亿,截至目前已破16亿,豆瓣评分一直稳定在8分以上。影片以高适和李白的友情为主线,引出了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片中吟诵的48首诗词,勾起了许多观众的背诗记忆。

“唐诗热”还没减退,紧接着,电影《封神第一部》、歌曲《罗刹海市》又带火了古代小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封神第一部》的铁杆观众不仅有“妈妈辈”的费翔粉丝,还有集中在25到29岁的年轻群体。歌手刀郎新专辑《山歌廖哉》中的《罗刹海市》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故事同名,带火了《聊斋志异》和山东淄博的蒲松龄纪念馆。

小屏幕上,电视剧《长相思》中的相柳氏、青丘狐族,都是出自《山海经》。“科普中国”连发多期推文,脑洞大开:“都是九尾狐,《封神》里的妲己会认识《长相思》里的涂山璟吗?”“‘九头相柳’的9个头,到底是怎么摆的?”

古代小说经久不衰,成为影视作品改编取材的“富矿”。《封神演义》《聊斋志异》虽然没能跻身“四大名著”行列,但IP翻拍、改编一点也不少。层出不穷的翻拍版本,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

《哪吒之魔童降世》《悟空传》……每年一到暑期,学生放假的时候,也是古代文学元素的影视作品集中上映的时候。与往年个别作品爆火不同,今年夏天,接二连三的“爆款”几乎霸屏了整个暑期档。苗怀明认为,这些作品的火爆,说明年轻人对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的认同,也说明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流行歌曲重新演绎古代小说,你听了吗?

除了影视翻拍,流行歌曲也玩起了古代小说的梗。“以前的古风流行歌曲,只是‘镶嵌’一些古典的辞藻。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改编自《聊斋志异》中同名作品,而且带有故事性,这很难得。”苗怀明认为,这是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重新演绎,赋予新的内涵。

刀郎的《罗刹海市》带火了《聊斋志异》、蒲松龄纪念馆。在苗怀明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有一代之生活方式。如果我们像老夫子一样说教“传统文化多重要”,一定会招来抗拒。流行歌曲、电影这些新的方式,容易让年轻人接受。当代普及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借助流行文化的形式。

“其实,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他表示,希望“古典文学之夏”的现象能延续下去。继承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办个国学班、穿着古装“招摇”,不是刻板地照搬古人,而是传承精神,开创新的时代传统。

苗怀明认为,我们现在谈论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是从古代文明、传统文化演变而来。“大家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塑造中国的现代文明。再过500年、1000年,我们现在创造的,就是后人要继承的传统。”

古代文学何以为当代文艺源源不断给养?

《封神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古代小说改编的作品不胜枚举。纵观这些年爆火的影视作品,很多都会从古代文学里寻找资源。

几百年前的古代文学,为什么能为当代文艺创作源源不断地给养?苗怀明认为,虽然时代在发展,语言文字、社会生活背景都在变化,但是一个民族共性的精神内核是古今相通的,比如:人的情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美好人性的歌颂。受欢迎的作品,正是抓住了这一共性。唐代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但是《长安三万里》抓住了高适和李白的感情,这就足以打动现代人。《封神演义》描写人性之善、人性之恶,也能引起当代的共鸣。

这也给当代学者、文艺工作者提出新的命题:如何把古今雅俗文化重新融合,成就新的经典?苗怀明建议,文艺工作者不妨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和灵感、重新演绎,赋予它新的生命,薪火相传。

多如牛毛的IP翻拍作品中,究竟什么样的作品能脱颖而出,成为人气爆款?“过去很多改编并不成功、不够精致、没有深度。这几年逐渐开始出精品,开始用工匠精神来打造。《封神第一部》用了十年时间打磨,刀郎也是十年复出。”苗怀明表示,他很欣喜地看到这一变化,不是纯商业化、急功近利、短期变现,而是愿意沉下心去打磨、十年磨一剑。他认为,这也是这些作品受欢迎的重要原因。“观众的审美眼光也越来越挑剔。一流的观众,才会有一流的作品。”

雅、俗文化互动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

凭着新专辑《山歌寥哉》,52岁的刀郎又成了话题人物。苗怀明说,用现在眼光看,《聊斋志异》是雅文学,刀郎的作品是俗文学,但俗文学也可以有雅文学的成分。

古代的民歌,也曾让顶流文人都感到震惊。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喊出:真诗在民间。“三言”作者冯梦龙整理民歌俗曲,编成《挂枝儿》《山歌》。他们都从民歌、小调这些通俗文学里汲取资源。

追溯中国的文学发展史,雅、俗从来都是双向互动、相互影响的。诗、词、曲、小说都是雅俗文学共同创作的结果。来源于民间的《诗经》《古诗十九首》,影响了后来的唐诗。词在唐、五代时是在风月场所由歌女演唱的,但是到了北宋、南宋,经过文人改造之后,开始有了文人词。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白话小说成型的过程中,都从民间故事、戏曲、说书中借鉴了很多。文人把来自民间的素材集合在一起,写成了精品。可以说,民间文化与文人相互成全,一起成就了经典。没有民间的素材,就没有现在名著的源头;没有作家写定成书,民间流传的作品也得不到升华。

沉淀为雅文学的古代小说名著,反过来又对俗文学产生影响,不断被影视作品改编。

“雅、俗文化的互动,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俗,不是低俗,而是通俗。”苗怀明表示,今年暑假又看到了雅俗文化的互动,这令他十分欣慰。

现代快报+记者刘静妍/摄王曦/摄

(校对张静超)

责任编辑:叶莉霞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