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从黄河肆虐到河清海晏,《天下长河》里的治水搭档在江苏经历了什么

极目新闻 2022-11-11 23:47:36

11日开播的电视剧《天下长河》从历史出发,选取靳辅、陈潢两位水利大师毕生治河的经历,讲好黄河故事。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四级调研员储宁炜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还原这两位大国工匠与江苏的渊源。

上任后把办公地点搬到江苏

电视剧中,陈潢与同样有志于治河的靳辅搭档,跨越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这部历史剧背后的人物原型如何呢?清代黄河之患,始于明末,到康熙初年已成心腹大患,为康熙最为惦记的三件大事(三藩、漕运、治河)之一。黄河治理工程从康熙十六年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开始拉开序幕。靳辅就此带着他的幕僚陈潢赴任河道总督,携手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治水事业。

储宁炜说,今天徐州市区内的黄河故道,已成为城市的景点之一,然而在数百年前,这条黄河却给江苏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自南宋初年黄河夺淮河河道入海,苏北大地上就一次次承受着黄河水患带来的痛苦与恐惧。康熙六年,黄河在泗阳县境内决口,黄水漫灌,导致清江浦(今淮安市)“乡民毙溺数万”;康熙九年,黄河再度决口,导致高邮湖、宝应湖一起决堤,洪水在低洼的里下河地区倾泻而下,泰州以北几乎全部变成泽国;康熙十五年,黄河决口,大水倒灌洪泽湖,“扬(州)属皆被水,漂溺无算”……

位于淮安清晏园内的江南河道总督部院

因此,靳辅深知,要治理好黄河,一定要把江苏作为重点。靳辅将河道总督从山东济宁迁到江苏淮安,因为淮安是黄、淮、运河三河交汇,是治河的关键点。临危受命的靳辅带着康熙帝的重托,前往江苏淮安府任职。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件事就是把河道总督府从山东济宁迁往江苏淮安,以示治水决心。

靳辅为治理黄河,实地勘察以后所绘的《黄河图》

治水大咖如何助力“河清海晏”?

储宁炜介绍说,随后靳辅和陈潢共同拟定了治河的方案,形成《治河方略》,其基本思路是:第一,疏通黄河入海口,第二,加固高家堰堤坝以防黄河水倒灌洪泽湖,第三多建减水坝以分洪,第四,开新运河河道以避开清口。

清初的黄河、淮河、大运河三条水系都在清口交汇,靠闸门控制黄河与淮河进入运河的水量。但是一旦黄河或淮河上游发生洪水,闸门难以抵挡住滚滚而下的洪水,大运河就会被黄淮之水冲击,漕运随之就会中断。而含沙量极高的黄河水冲刷过后,大运河的河道就会淤积大量泥沙,对航运造成极大影响。靳辅的方案,是在清口以北重新开凿一条运河河道,从而避开黄河与淮河的交汇处。这样,黄河与淮河不会再在清口与运河争道,大大便利了漕运,也减少了黄河在清口决口的风险。

靳辅的治河工程,在第一阶段是受到康熙全力支持和肯定的,到康熙二十二年第一阶段治理基本完工,黄河疏通渠道、高家堰大坝、洪泽湖减水坝、新的运河河道基本都完工,“康乾盛世”由此拉开序幕。

经过靳辅、陈潢在黄河中下游施工现场事必躬亲的日夜奋战,黄河两岸21处大决口全部堵塞,河道基本疏通,初步实现了水归故道。靳辅撰写的《治河方略》《靳文襄公奏疏》和陈潢撰写的《治水述言》,都成为了我国水利史上的治水名著,对于后世人们治理江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靳辅去世之后五十年内,黄河没出现大的水患,南北交通顺畅,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海晏河清的大好局面,也为清代“康乾盛世”奠定坚实的基础。

靳辅所著《治河方略》

“黄金搭档”也历经人生风雨

康熙二十三年到二十七年,是靳辅治河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两个,一个是开新运河,以避开黄河河道,另一个是转向上游的河南、安徽,继续建减水坝,以保障下游的江苏免受洪灾,但也正是这个阶段开始引发很多争议,尤其是减水坝的设置导致部分民田被淹没,因此非议渐起。幸亏大学士明珠力挺,靳辅才渡过难关。

京杭大运河宿迁段,此段运河正是靳辅所开凿的中运河之一部分

清初的大运河,从清口驶出后,直接进入黄河河道,逆水而上行驶二百里之后,再从邳州境内的张庄进入北运河河道。这一段航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黄河河道波浪翻滚,起伏不定,航船随时有倾覆的危险。靳辅决心避开这段危险的航道,沿着黄河河道北岸开凿一条新的运河河道。这样一来,航船终于可以避开危险的黄河河道,航运风险大大降低,航行效率则大大提高。历经两年的艰苦作业,这条新的运河河道终于竣工通航,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的中运河,至今,这条中运河依然发挥着重要的航运功能,成为千里京杭大运河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靳辅的这个壮举,真正做到了“其有功于运道民生,至远且大”。

康熙二十七年之后,靳辅人生急转直下,卷入“倒明珠案”中。在康熙二十七年关于治河问题的大争论中,工部尚书佛伦坚定支持靳辅,导致康熙对靳辅进一步怀疑为明珠党羽,最终康熙将靳辅撤职,陈潢被下狱,后冤死于狱中。

位于淮安清晏园的靳辅塑像

康熙二十七年到三十一年,这一阶段治河事业出现反复,继任总督王新命贪腐无能,导致治河工程屡屡出现问题,康熙不得不重新任命靳辅为总督,但靳辅复出后半年就去世了。靳辅去世之后,康熙又先后任命于成龙和董安国为总督,但治河工程始终反复徘徊。储宁炜说,“在治河问题上积极反对靳辅的于成龙,其实并不是反面人物,相反,他也是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能吏,他和靳辅的矛盾,主要是技术性的分歧,他对靳辅的攻击,也不涉及明珠问题。”

直到康熙四十六年,才在继任总督张鹏翮的领导下最终完成长达三十年的治河大业。储宁炜认为,靳辅是可与王景、潘季驯等人同载史册的治河专家,是江苏人民的历史功臣,他死后,江苏百姓联名上书朝廷为其立祠堂。陈潢作为靳辅的得力助手,他和靳辅组成的“黄金搭档”为治河做出巨大贡献。

今天徐州市区内的黄河故道,已成为城市的景点之一

“三百多年过去了,黄河在江苏境内早已只剩下了一条故道,而苏北大地洪水肆虐的痛苦岁月也早已成了远去的历史。”储宁炜说,今天,靳辅的塑像静静端坐在他曾宵衣旰食、艰苦工作过的淮安清晏园江南河道总督部院内,用安详的目光注视着后来人们。在远去的时空中,一曲不朽的治河颂歌,依然在青史间回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校对陶善工

责任编辑:王原贵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