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老把式”与“新农人”共赴春耕

新华社 2025-04-17 16:00:43

眼下湖南正值春耕插秧时节,各地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邱彬和父亲邱国清也十分忙碌。从4月上旬起,他们合作社流转的2000多亩农田从施底肥开始,经过平整土地、插秧、喷洒除草剂和肥料等步骤,一系列农活紧张有序地开展。

邱国清当年是大通湖有名的农机手,于2012年成立益阳市大通湖区国清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种田;2019年邱彬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新农人”,和“老把式”父亲一起经营合作社。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减轻了稻田里的人力劳作。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邱彬已熟练各类农机的操作与维修。虽然有了大量设备助力春耕,但许多细节还需像父亲那样的种田老手指导。

当下正是春种的要紧时刻,邱彬还雇请周边村子的种粮好手协助合作社,对各个环节把关。种田“老把式”和“新农人”正在洞庭湖畔奏响忙碌的春耕乐章。

图片

4月16日,在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邱彬将除草剂倒入植保无人机中准备作业。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图片

4月16日,村民在大通湖区河坝镇芸美村驾驶插秧机插秧。新华社记者 王腾 摄

图片

4月16日,村民在大通湖区河坝镇芸美村驾驶插秧机插秧(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图片

4月16日,村民在大通湖区河坝镇芸美村驾驶插秧机插秧(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图片

4月15日,邱国清(右)在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检查秧苗。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图片

4月16日,在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邱彬操作植保无人机喷洒除草剂。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4月15日,在大通湖区河坝镇新秀村,村民驾驶农机给农田施底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4月16日,村民在大通湖区河坝镇新秀村育秧大棚内将秧苗装车。新华社记者 陈振海 摄

责任编辑:李伟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