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巢湖“观鸟”记

央广网 2024-07-26 16:51:32 阅读量:

一身迷彩装,头戴宽沿遮阳帽,背着长焦“大炮筒”和三脚架……早上6点,71岁的夏家振又一次驾车出发了,这次,他的目的地是合肥市包河区巢湖边的牛角大圩,要去为那里的野生鸟类拍“大片”。

为了不惊扰它们,他躲在用迷彩伪装的帐篷里,忍受高温酷暑和蚊虫的叮咬,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天色变暗才回去。

牛角大圩是夏家振拍鸟的福地,这里靠近巢湖和派河口湿地,鸟类众多。早在2016年5月,他就在这里拍到了黄胸鹀的身影,也是合肥首次发现黄胸鹀。2020年12月,夏家振又在这里拍摄到了一只蓑羽鹤,成为首次有清晰图片的蓑羽鹤现身安徽的记录。2022年7月,他又在牛角大圩附近的巢湖岸边拍到了鸳鸯,这是巢湖首次记录到鸳鸯的踪迹……

黄胸鹀(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10年25万公里,

他是一位“拍鸟狂”

今年已经是夏家振拍鸟的第十个年头了。十年来,巢湖出现过的鸟类,夏家振几乎都拍到过,其中不乏有卷羽鹈鹕、东方白鹳等珍稀鸟类。他自驾拍鸟的汽车行驶里程已超25万公里,几乎走遍了巢湖边的每一处滩涂。

“黄胸鹀是在牛角大圩的一个芦苇荡附近拍到的,这种鸟胸脯是黄色的,雄鸟的背部是栗褐色的带点紫红,很漂亮。”夏家振回忆,那时是2016年,他开始拍鸟的第二年,许多鸟类他还不认识。于是,他就上网查照片比对,发现这是黄胸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也是合肥首次拍摄记录到这种鸟。如今,黄胸鹀在合肥已不稀奇,今年上半年,夏家振又在牛角大圩拍摄到了黄胸鹀的身影。

夏家振家住包河区,退休前在原骆岗机场的航空油料公司工作。退休后应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邀请,为《合肥市野生鸟类图志》拍摄图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爱上了拍鸟,成了一位“疯狂”的“追鸟”人。

小天鹅(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把鸟拍好,他前后花费20余万元更新设备,通过请教专家、网上搜索等方式学习鸟类知识,从一名不认识鸟类的“小白”,成为一名拍鸟的“专家”对鸟类的外貌、生活习性等一清二楚。

“一年365天,他不是在拍鸟,就是在拍鸟的路上。”如今,许多专业的鸟类书籍、报刊、网站都有他拍摄的鸟类图片。合肥市湿地保护协会给他颁发了“巢湖湿地生态摄影师证”,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态摄影师”。

追鸟更护鸟,

“偷鸭贼”被他“连窝端”

“追鸟”考验着一个人的耐心与毅力,更离不开他们对鸟类和大自然的热爱。

一次,在牛角大圩,夏家振发现一只流苏鹬陷在淤泥中,他赶忙下到淤泥中,将这只流苏鹬救出,清洗干净它的羽毛,将其放在岸上休息,经过一段时间恢复体力后,这只鸟儿终于安全飞离。

在肥西巢湖附近的一处鱼塘,一只翘鼻麻鸭被网线缠住,夏家振看到后不顾自身危险,走进齐腰深的水中将麻鸭解救放飞。

大约8年前,正在巢湖边拍鸟的夏家振发现一个窝棚,里面有个人形迹可疑。经过几天观察后,夏家振发现,这个人是在湖边偷捕野鸭。随后,夏家振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媒体和相关部门,最终,这个偷鸭贼被“连窝端”。

10年来,夏家振直接或间接救助的野生鸟类已数不清。“现在经过宣传和人们素质的提高,捕杀野鸟的情况很少见了。”夏家振也希望通过他的镜头,让更多的人爱鸟、护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巢湖。

“追鸟”十年,

用镜头记录巢湖生态变化

让夏家振欣喜的是,“追鸟”这十年来,他感到巢湖的生态环境在越变越好,也用镜头记录下了巢湖十年来的变迁。

“水质比以前好了,水质好了鱼儿就变多,再加上巢湖禁止捕捞鱼类,越来越多的鸟儿就会来巢湖觅食栖息。”夏家振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冬天,有一大群天鹅留下来在巢湖过冬。现在,越来越多珍稀鸟类出现在了他的镜头之中。

寿带(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统计,2023年全年巢湖共记录到鸟类18目59科287种鸟类,包括有东方白鹳、黄胸鹀、青头潜鸭等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同时,环巢湖还新记录到卷羽鹈鹕、渔鸥、小黑背鸥等9种鸟类。

图巢湖湖滨湿地(包河区委宣传部供图)

“与2020年相比,2022年和2023年巢湖鸟类增加154种。”业内人士表示,这与逐渐改善的巢湖湿地环境有关。修复后的湿地,既能对巢湖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又能成为众多珍稀鸟类迁徙的“驻足点”与“中转站”。

去年,巢湖水质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8条主要入湖河流均达到Ⅲ类及以上,其中南淝河水质首次达到Ⅲ类。

为了改善巢湖生态环境,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2018年,合肥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启动。2019年,包河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十大湿地”中的巢湖湖滨湿地、派河口湿地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全区湿地保有量达7849.18公顷,湿地保护率达87.88%,绘就了“水绿交织、清新明亮、城湖共生”的环巢湖湿地生态画卷。(叶玉庭胡晓松)

责任编辑:王原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