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取组建江苏本土货运航司、落实收费公路车辆通行差异化收费政策……4月18日,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和市商务局,组织召开全市交通物流供需会议。会上发布了《南京市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实施方案》。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实施方案》20项重点任务中,有多项公铁水空领域的降本提质增效措施备受市民关注。
“1+5+20”齐步走,构建长三角高效物流圈
《实施方案》明确1个建设目标,从5个方面着力,落实20项重点任务。
1个建设目标是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支撑全社会物流成本与GDP比率降低。5是从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国家级铁路物流枢纽、推动公路货运提质增效、提升航空货运能级、深化多式联运创新等5个方面着力,明确了20项重点任务。
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中心主任张静介绍,20项重点任务贯通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五大运输方式,串联了枢纽建设能级提升、产业融合一体发展、优化结构突出质效、航线班列加密开行、运输服务模式创新、装备设施绿色智能等促进物流发展的多个环节。
预计到今年底,全市水路货物周转量较去年增长5%左右,禄口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5%左右,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增长10%左右,现代物流业规上企业营收规模增长率达5%。在国际货运、多式联运发展、主体培育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取得显著成效,通过1-2年的努力,构建“都市圈城市半日达、省内各市县区当日达、长三角区域隔日达”的高效物流圈。
水路:常态化推进11.8米深吃水海轮进出港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较2023年增长10%左右,南京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30万TEU,集装箱近远洋航线达17条以上,全市水上运输业规上企业达110家。
南京将构建现代化港航物流枢纽。打造“一江两岸、枢纽引领、智慧联动”的枢纽布局。推动龙潭、西坝、七坝等重点港区码头泊位升级改造及专业化建设。常态化推进11.8米深吃水海轮进出港,推动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实质通达南京。完善提升江海转运主枢纽网络。培育引进集装箱航运企业,新开辟和加密国际直航航线。做强外贸内支线,深化内贸干线“Y”型布局。同时,促进水运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港航运输装备绿色化、智能化。
铁路:谋划布局南京北站高铁快运物流基地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铁路货物发送量达到860万吨。
南京将提升铁路货运通道和枢纽能力。加速推进北沿江高铁等项目建设,完善普速铁路货运网络。推动铁路、港口堆场及集装箱资源共用。盘活铁路专用线,推进铁路专用线共用。谋划布局南京北站高铁快运物流基地,推动发展高铁快运。加快提升班列开行质效。优化国际班列开行布局,支持开展国际班列集装箱拆拼箱业务,完善海外仓布局,优化境外揽货体系。稳定开行莫斯科、中亚班列,拓展远欧线路。定制光伏产品直达班列,优化“快速通关”模式,探索一体化通关。加快发展“班列+”服务新模式。深化铁路物流总包服务。
公路:落实收费公路车辆通行差异化收费政策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市道路运输业规上企业达130家。南京将完善优化公路货运通道体系。统筹规划公路货运主通道。推进宁扬长江大桥等多项公路工程建设,提升枢纽对外集疏运效率。不断优化大件运输路网体系,补齐120吨以上三类大件无法过江短板。推进道路网络货运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平台企业规范发展,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网络货运转型。畅通城乡物流末端循环体系。推出公路货运惠企服务举措。落实收费公路车辆通行差异化收费政策。优化大件运输审批,推行“信易批”和绿色通道服务。推广新能源货车,建设共享充换电站。运营“宁小蜂驿站”为司机提供便民服务。开展非法营运和超限运输专项整治。
航空:争取组建江苏本土货运航司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禄口机场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5%,每周不少于3班的国际货运航线达到5条以上,培育10家以上低空物流企业。
南京将提升航空货运枢纽能级。推动禄口机场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实现空铁公轨高效衔接。优化货运设施布局。完善邮政国际邮件集散处理功能,构建中国邮政全球航空货邮枢纽网络。增强航空物流服务能力。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引进国内外航司及物流企业,争取组建江苏本土货运航司。稳定及拓展国际航线。增强口岸通关服务能力。推行“联合查验、一次放行”,试点“空空转关”免除二次安检。大力发展低空物流经济。协调划设低空物流航线,培育低空物流企业,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无人机医疗配送、长江物资运输等场景,支持物流园区间开通低空货运航线,构建即时配送网络。加速低空物流网络布局。
多式联运:到2027年,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0%左右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0%左右,稳定开行公铁、铁水、海江河等多式联运线路达20条,“一单制”“一箱制”应用箱量突破2万标箱。
南京将持续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衔接。优化大宗货物运输方式,中长距离优先铁路或水路。提升南京港铁路、水路集疏港比例,推动适箱货物“集散转换”。大力发展南京港铁水联运服务。加快推进南京龙潭多式联运中心工程建设。推进重点铁路专用线路前期研究。发挥南京港“35吨宽体箱”运输枢纽的规模效应。布局“内陆港”建设。推动多式联运“一箱制、一单制”创新发展。推动单证电子化。建设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强国试点,打造多式联运品牌线路。推进多式联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市级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多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实时共享。对接省级平台,实现多源信息交互。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指数体系建设,提升航运物流大数据服务水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娜 实习生 赵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