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湖北柯家墩大桥即将完成主跨钢桁梁顶推,一体化平台助力武黄高速改扩建

极目新闻 2025-04-13 17:08:03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陈建

通讯员 吕豪 夏梦晗 王可

连日来,由湖北交投、中建三局投资建设的武黄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控制性工程——柯家墩大桥主跨钢桁梁顶推即将完成。

该大桥位于鄂州市杜山镇路口村,横跨长港河,原桥建于1991年,双向4车道,去年5月,原桥被爆破拆除,并在原址上重建。新建大桥全长1411米,是原桥长的10倍,宽42米,设计时速120公里,主跨100米钢桁梁通航孔净空达10米,可释放桥下空间5.6万立方米,极大提升通航能力。

项目航拍图

作为武鄂黄黄“三横三纵”快速路网中轴主通道,武黄高速改扩建工程全长37.4公里,将由双向4车道拓宽至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提升至120公里,桥梁占比由原来的1.8%提升至11.6%,建成后将推动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及武汉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湖北省高速公路网络。

“我局将在确保安全前提下,严抓质量体系建设,实现高质量履约。”中建三局基建投公司武黄改扩建项目经理陈兵掷地有声。

快速建造:施工效率提升50%

武黄高速为东西向沪渝高速主轴、南北向福银高速主通道,国内极少有类似封闭施工案例,无经验可借鉴,推进难度极大。

项目部积极对接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完成相关方案的报批和手续的办理。去年4月下旬,组织30余家单位、近百人完成交组方案专家评审,并在15天内完成封路手续办理、20天内完成高速封路。

在土地未交、管线未迁的情况下,项目部深挖工作面,同步开始清表和桩基施工,实现封路即动工的良好开局,10天内完成爆破方案审批手续和G316国道改道手续、涉航施工许可及水上水下施工安全许可等手续的办理,5月19日成功实现柯家墩大桥按期爆破,拉开武黄改扩建工程全线开工的序幕。

项目部以精细化管控为抓手,活用大计划管理、强化后台支撑,频创“武黄”快速建造佳绩:通过“五化”技术和动态优化设计方案多措并举的方式,成功将合同3年工期压缩至1年;推行小构装配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流水化安装,实现小构施工一次成优,施工效率提升50%;挂图作战,优化施工计划和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工序穿插,开工后3个月完成160万余米软基桩施工、4个月完成百余座涵通预制、基本完成主线桥梁桩基、下构工程。

优质建造:双管齐下铸就标杆

项目部严抓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开展专项质量培训、质量考试、开展质量交底50余次,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首件制管理是标配。项目部完成了桩基、墩柱、盖梁、预制梁、π梁、涵洞预制、路基、路床等分项工程的首件总结资料编制;开展了桩基、桥台、系梁、墩柱、盖梁、预制梁、路基、涵洞预制等质量验收1.5万余次,报检合格率100%。

以工法定工装、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这是项目部打造工序标杆的标配。

武黄新、老路基标准不一致、沉降不均匀,项目部采用32吨及以上大吨位压路机碾压,结合冲击碾、液压夯冲击补强、土工格室稳固等主动补强措施,解决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创新采用三维RTK激光桥面摊铺整平机,集定位、控高、走行、布料、振捣、收面等功能于一体,无需设置标高带,自动精准调整标高,配套驾驶型抹光机收面,工效更快、精度更高。质量和技术双管齐下,助力打造标杆工程。

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实现精准管控

来到项目的调度指挥中心,沙盘、多功能会议室、企业文化、路域文化、网络平台等一应俱全,这款先进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进度计划、计量、资金、合同、档案管理等流程线上流转,无纸化办公。

项目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可实现现场精准管控,精确施工,可谓“现场看得见、要素管得住、业务抓得牢”。

据解释,以一体化平台为载体,项目部将拌和站、试验室、预应力智能张拉压浆、施工环境监测、视频摄像头、综合场站等现场工地要素智慧物联,实时自动采集人员及施工设备的日常作业信息。

柯家墩大桥施工现场

项目软基工程量大、范围广,项目部采用软基施工数字化监控系统,集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及传感器技术于一体,实时监控桩位偏差、垂直度、孔深、钻拔速度、电流值,实现软基桩的施工可视化管理,软基合格率100%;采用智慧化顶推工艺,将步履式自动控制系统作为柯家墩大桥跨河段顶推的“中枢神经系统”,利用5G信号远程控制,将液压控制、电气控制、机械传动、施工监控结合一体,通过计算机集中控制,多点同步顶推作业,以毫米级精度推进桥梁顶推。

责任编辑:李伟 值班主任:谢礼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