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世界级大桥施工现场:见招拆招破难题

极目新闻 2024-10-03 10:03:03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吕锐

通讯员 颜莉莉

“旋挖钻一下去,就成了‘一锅粥’了,搅都搅不动!”时间回到今年5月份,中交二航局十巫南高速新洲特大桥主墩首桩施工现场,项目生产副经理骆正辉紧急叫停了作业,脸上都写满了严肃与紧张。

新洲特大桥全长569米,主跨340米,主墩为群桩基础,由26根高85米,直径2.8米的超大直径桩基组成,是十巫南高速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最大跨径单塔部分地锚式斜拉桥,来自技术质量、工期进度的压力极大。

微信图片_20241002104529.jpg施工现场

根据勘测情况,项目地处秦巴山区,地下岩层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泥质板岩和破碎带,岩层经地壳运动挤压后发生变形,形成了倾斜角度大且方向分布不均的硬岩褶皱,在超大直径桩基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钻头倾斜后偏孔、卡钻头等状况。

“我们提前策划,采取了旋挖钻机与冲击钻机‘分级钻进’成孔的施工方式,通过冲击钻机引孔,保证成孔的竖直度,再用旋挖钻机进行扩孔,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可地下岩层情况比勘测的还要复杂。”项目常务副总工曹军龙介绍说。

泥质板岩极破碎,倾斜角度大、强度差异变化大,原计划1小时钻进2米,实际上连一半都达不到,生产效率低。由于岩层软硬不均,黏土矿物含量大,钻进过程中极易偏孔、糊钻、粘钻,钻渣漂浮在泥浆中,钻进效率大打折扣。

“现在只能见招拆招,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再来谈工艺提升,不然质量和工期都会成为大问题!”骆正辉生产经验丰富,可第一次面对这么棘手的地质问题,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稳中求进。

微信图片_20241002104537.jpg施工现场

接下来,项目部新增了一台780型大型旋挖钻机,下大功夫推进桩基生产。在骆正辉的带领下,技术人员和现场生产人员尝试使用1.5米、2.0米、2.2米、2.5米、2.8米等多种尺寸型号的旋挖钻头,边施工边优化,力求找到最适合本项目地质特点的钻头形式,现场至少有7-8个钻头交替使用,而最高峰时高达20多个,最终形成了旋挖钻机加冲击钻的“引孔+分级成孔”施工工艺,充分调动起冲击钻机和旋挖钻机的优势,解决超大直径桩基的钻孔成孔难题。同时,现场还优化工艺流程,将钻孔和清孔同步进行,降低生产过程中石粉板结的风险,采用智能超声成孔质量检测仪进行校核,桩基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成孔成桩质量,增加“泥浆全置换”工艺,以新型材料制成的泥浆形成护壁,降低泥浆中的悬浮颗粒、石粉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七八月高温酷暑下,施工不停,干劲不减。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全体实行24小时轮班制,带班领导增加夜班巡查,确保现场全程盯控。青年党员,同时也是生产管理部部长的刘鹏,和部门技术员们,平均日行万步,晒得黢黑,坚守成为常态。

如果说钻孔成孔是摸索中前进,那项目部在后序施工中从钢筋笼的连接形式、安装方式到混凝土原材料备料、搅拌和运输等方面进行了精细组织,开足了马力,全力前进。

微信图片_20241002104533.jpg施工现场

由于桩基孔深达85米,一个完整的钢筋笼重达50吨,为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对钢筋笼安装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能在后场完成的工作就在后场提前完成,减少孔口作业时间,并通过加强运输和现场存放管理,降低钢筋笼的变形风险,“通过这些加固和优化措施,钢筋笼安装从26个小时缩短到14个小时,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骆正辉介绍到。

把问题想在先,把工作做在前,为了保证各环节衔接有序,刘鹏需要提前规划钢筋笼、混凝土等材料进场时间,反复沟通、确认进度和细节,每天的任务紧凑繁忙。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4月份第一根桩开钻以来,“开工即决战”的紧张氛围和“干劲儿”,鼓励着项目所有人夜以继日地坚守冲刺,26根桩基,经检测全部为I类桩。

国庆节前夕,十巫南高速新洲特大桥主墩桩基施工全部完成,全面转入承台施工阶段。

(通讯员供图)

责任编辑:胡秀文 值班主任:魏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