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在咖啡馆里尴尬对坐,不如在青山绿水间,自在了解彼此的心意和步伐。
在传统相亲模式屡屡“碰壁”的当下,越来越多的都市青年开始选择一种新的交友方式——徒步相亲。从交友软件到父母撮合,年轻人对真诚交流的渴望都无法得到满足。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怀抱,借助徒步这一低成本、高社交的户外活动,寻求与异性相遇的契机。
相亲新模式徒步相亲受青睐
对于那次徒步相亲,组织者杨健印象深刻。他回忆道,当时正爬一段小土坡,不巧,队伍中的一个女生崴了脚,走得很慢。一名男生便主动停下来,将登山杖递给女生,又陪着她走了好长一段路。后来,两人吃饭时也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男生体贴入微,女生也逐渐敞开心扉。
“第一次见面,两个人陌生得不能再陌生。不能指望他们立刻就明确关系,但能像这样有初步的好感和意向,就很不错了。”杨健说。
似乎,路途中的一些“意外”,能够促使交友双方互生微妙的心意。也可能就是那一刻不经意的心照不宣,点燃了彼此的火花。近年来,伴随citywalk热潮的兴起,徒步相亲这一新兴的交友形式也逐渐走红。
许多厌倦了传统相亲的年轻人试图解锁更多与异性“邂逅”的场景,在自由又广阔的户外进行“有效社交”。
在北京生活的85后御言已经参加了至少8次徒步相亲活动,在御言看来,徒步相亲除了可以充盈自己的社交生活,还有些像旅行团的变种,可以让他出行不必再费心做攻略,“性价比”也更高,“整个过程都挺有意义的,团员间会带着‘目的性’迅速熟悉,这比参与普通的旅行团更容易社交。”
不过,御言并没指望能在活动中迅速找到“另一半”。他的心态很平和,“如果有聊得来的,就多聊聊,如果没有,就享受活动本身。”御言觉得,相比于传统的相亲模式,徒步相亲会有一种“进退自如”的意味。
户外更能自然“互动”
在山野间相遇,与传统相亲形式相比,徒步相亲更具开放性和原生态的氛围。很多参与者都愿意相信,在这种“不设防”的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更容易建立。
在徒步过程中,通常男生会表现得更为主动。御言就觉得,自己体力尚可,对徒步的基本常识也熟悉。因此,每当他看到团里有女生需要帮助,总会主动伸出援手——比如帮忙拿东西,或在女生拍照时主动为她们提供摄影服务。
他说:“如果是在其他场合,和初次见面的异性接触,有时需要费些脑筋去打开话匣,但在徒步中,例如兴趣爱好等话题自然就有了,交流也会更轻松。”
在御言看来,徒步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更真实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在疲惫时容易情绪波动,有的人会忍不住抱怨天气不好、鞋子不合脚、路况艰难等。而这些真实的反应,往往是传统相亲场合难以看到的。
同样参与过徒步相亲的樊七安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觉得徒步相亲的优势在于,如果遇到有兴趣的异性,可以直接邀请对方组队,顺其自然地在共同体验中拉近彼此距离,“这种方式更灵活,也更具互动性”。
当然在徒步相亲中,组织者为了促成“couple”也会颇费周章。尽管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高涨,但现场常会出现一些矛盾的情况:有的人虽然有些心动,却因羞怯或过于矜持,难以主动接近心仪的对象。
徒步也别忽视安全
徒步相亲的独特优势,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场景,让单身男女们能够自由组队。在过程中,他们可以自由地与自己感兴趣的人聊天,这其中便蕴含了更多发展感情的可能性,也更有助于调动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得相亲不再是一种被动的、生硬的社交体验。
徒步相亲的兴起,反映出年轻人交友和婚恋观念的转变——比起家庭条件、学历身高等“硬件”条件,他们更看重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的“同频”。相比传统“面试”式相亲,徒步相亲的形式更像是和“驴友”的一场旅行,氛围更加轻松自由,即使找不到心仪的另一半,年轻人也能通过这种方式丰富业余生活、扩展朋友圈。
不过,这当中也并非毫无风险,最好不要盲目参与。比如,参与徒步活动大多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类似活动多为个人组织策划,报名参加的人比较多元,这当中不排除会有个别人动一些歪脑筋。所以,交友也好,相亲也罢,年轻人都得三思而行、量力参与,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文中信君、御言、樊七安均为化名)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