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凡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面对朋友,她总是热情真诚。
近期小凡遇到了一个很聊得来的男生,虽然两个人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是总感觉有聊不完的话题。在一次聊天结束后,男生突然向小凡表白。尽管在之前的聊天中,面对男生的暗示,小凡虽隐隐约约有所察觉。但在面对男生这种突如其来的表白时,小凡还是觉得有些不知所措。
她并不介意和男生有进一步的关系发展,但要是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前提之下。小凡认为双方还不够了解,虽有些好感,但不足以支撑他们在一起。在一起的前提不应该是冲动,更应该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
小凡在纠结好久后,还是决定向男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委婉拒绝。男生表示理解并说以后继续做朋友,小凡和男生达成了共识。
但小凡在以后和这个男生的相处中心里一直有所芥蒂,两人慢慢地变得疏远。
即使互有好感的两人,只要有一方不勇敢,就创造不了可能性,突如其来的表白,需要的是双方都勇敢,才能够显得“不唐突”。
小颖性格外向,为人仗义,拥有着广受大家欢迎的好人缘。
她在最近一次的线下活动中结识了一个男生。
在活动中两个人被分到了一个小组,时不时的眼神交流再加上游戏中的默契配合,让两个人在一次次游戏中脱颖而出,赢得比赛,同时也让他们都对彼此印象深刻。
活动结束后,两个人互换了联系方式,接下来几天频繁的聊天中,小颖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小颖发现,这个男生不仅性格温柔,更待人礼貌,这让小颖对男生好感倍增。认识两周后,为人热情的小颖率先表白,令她意外的是,男生并没有她想象中的欣然接受,一开始还以认识时间短、彼此不够了解等各种理由作为借口委婉拒绝了小颖。面对男生的拒绝和推脱,小颖并没有就此放弃。她认为,有一定感情基础就可以尝试在一起。在小颖向男生解释并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后,男生虽还是有些犹豫但开始动摇,最终被小颖的热情和真诚所打动,选择了和小颖在一起试试。
两人刚开始在一起时,小颖表现得十分热情,主动寻找聊天话题,每次约会地点都精心挑选。男生虽然每次都配合,但并没有带给小颖想象中甜甜的恋爱的感觉。在维持了一段时间情侣关系后,小颖觉得很累,越来越别扭的相处,让小颖最终选择了主动提出分手。
单方付出只能带给对方感动和感激,带不来对方的爱与喜欢。两个人在一起的前提应是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感情关系。只有彼此欣赏、同频共振,才能够获得更加长久的感情关系。
小景有一个关系不错的异性朋友,两人相互了解,吵吵闹闹中小景发现他对这个以“哥们”相称的女孩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格外关注女孩的各种动态,在乎她的想法和感受。他会因为女孩随口一提的想吃的东西,而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但在拿给女孩,面对女孩的惊讶和疑惑时,他又总是轻飘飘说一句“正好路过随手买的”;他会在看到女孩社交平台晒出的新朋友以及得知女孩和其他异性朋友出去玩时而吃醋、生闷气;他会在女孩有情绪变化的时候第一时间有所察觉,并主动做女孩的“树洞”,耐心地听她倾诉。
超过朋友的关心女孩并不是完全没有察觉,但每次看到小景装出的冷漠后,又觉得那不是喜欢,更像是一次次巧合。面对多年好友,小景也陷入两难:到底该不该勇敢一点,迈出表白这一步?纠结了很久小景还是决定勇敢一次。
对于小景来说,这既是冲动更是蓄谋已久,而对于欣然接受的女孩来说,这既是突如其来的表白,更是意料之中的惊喜。最终两个人顺利在一起,成为朋友们眼中羡慕的一对情侣。突如其来的表白也可能是蓄谋已久。既然有了爱和期待,那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既然能够确定彼此的心意,那就勇敢向前,大胆去爱!
突如其来的表白一定是基于一定的喜欢,或许这份喜欢能持续不断,亦或许只是“三分钟热度”。
不论是表白者还是被表白者都要在热情、冲动的同时,保持清醒,认真思考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之后,再做出决定。
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不必自卑,更不必恐慌,放手去追求、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