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赵鹏姝
实习生 蔡巧巧 卫萌
“交友问星座,出门看运势”,随着陶白白等星座博主的火爆,星座占卜之风在社会上愈刮愈烈,年轻人更是其中的活跃群体,不少星座男孩女孩看了星座博主的分析后直呼“你是我的神”“被拿捏了”“过于真实”。
星座恋人:有人欢喜有人愁
二十岁的女大学生文文是一个喜欢将星座作为恋爱参考的女孩。“如果有了一个有好感的异性,我会去搜索我们的星座速配指数,如果匹配程度很高,我会形成一种很强的心理暗示——我们是合适的。相反,如果匹配程度很低的话,我会考虑这个人是否和我合适。”
而另一位同样执着于星座学的女生莉莉,曾经因为盲目相信星座,差点被“渣男”伤害。
“关于我的前任,是一个网上认识的星盘大师给我的建议,他说我适合巨蟹和双鱼座的男生,于是我在学校表白墙发布寻找巨蟹和双鱼座男生的投稿,后来经过筛选找到了一个。我把他的星盘给那个星盘大师分析,他说那个男生火星双鱼脾气很好,金星巨蟹比较温柔会照顾人,能给人情绪价值,我冲着这一点慢慢试着和他相处了。”
但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这位“星盘大师”的描述并不完全符合她的恋人。莉莉慢慢发现,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许多隐藏在星座背后的恋人的真实性格逐渐暴露了出来。
“我发现他脾气并不是很好,容易不耐烦还有冷暴力,也不会很照顾到我。还有就是他的星盘反映出他是一个纯爱的人,想要情绪价值,也需要陪伴。所以我每天都很主动,会陪着他、哄着他,但正是这样让他越发不珍惜,我反而像舔狗了。”
谈及这段不算愉快的恋爱经历,恰恰是星座误导了她与对方的相处模式,因此,莉莉逐渐转变了之前完全相信星座的心态。
类似文文和莉莉这样的“星座学十级学者”还有很多,他们不仅会在择偶时期考虑对方的星座适配度,更会在恋爱相处期间,通过星座进一步了解恋人,获得怎么与他们相处的信息,对症下药。不同的是,有的人还在执着寻找星座匹配度最高的另一半,有的人已经在盲信星座学的路上踩雷了。
星座学:情感生活的方法论
星座学起源于近4000年前,古巴比伦人通过观测日、月和地球的移动,发展出黄道十二宫的概念。在公元前3世纪传入希腊后,十二宫与神话传说结合,逐渐演变成解读人类命运的学问。虽然中国古代也有深厚的星象文化,但当代人津津乐道的还是西方占星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星座文化逐渐兴起,而在自媒体时代星座博主的耕耘下,星座越来越像一门情感生活的方法论。
对于处在暧昧期或者热恋期的年轻人而言,那些没勇气捅破的窗户纸、隐而不宣的小心思、游离迷茫的不确定,都可以借着星座的名义拿来反复思量。文文觉得,在择偶和恋爱时,可以从星座的说法出发去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的性格和三观以及对恋爱的看法等,比如“十二星座恋爱优缺点”“十二星座心里到底有没有你”等,也可以搜索两个人之间的星座恋爱指南,借鉴星座中的一些说法去和对方相处。
当正如国际占星学研究协会的委员萨缪尔·雷诺兹曾说:“占星学是象征性的、精神性的,是一种文学语言,其真实性既不能被证实,也不会被经验科学证伪。”相信恋爱星座学的年轻人却往往愿意相信星座所赋予的一个个抽象的人格描述,即使内容空洞。
当然,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在面对未知的情感问题上,年轻人愿意去学习恋爱中的理论与方法,愿意去琢磨“教你辨别十二星座是不是真的生气”“如何与十二星座和好”等这些星座恋爱说的“实用主义外衣”,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年轻人对恋爱的好奇与渴望、对人际关系的不确定,也有自身尝试处理好一段情感关系的努力与积极的态度。
恋爱还得自己谈
星座恋爱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赋予人们和事件以背景,为年轻人在处理情感问题时提供指引。事实上,“星座速配”中的描述可能和现实中的恋情相差甚远,“星座恋爱指南”有时还会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生活中,其实真的没有一定要适合什么样的人的定论,缘分到了就到了。恋爱时,在你对伴侣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础上,可以把星座当作部分参考,但如果有伴侣本人的性格和星座所说的性格差别很大,还是应该理性看待。”结合自己以往掉过的“坑”与经验,莉莉对如何看待恋爱中星座的作用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
星座并不是恋爱百科全书,对于情感内容更多是笼统的、一般性的描述,但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每个人都是具有特定需求、情感与理智的个体,不能用一概的星座印象去简单的诠释个体,而应在接触、了解与深入中去认识对方。毕竟,磨合也是恋爱的一种艺术。(应受访者要求,文文、莉莉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