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天下陂商·新力量②丨熊敏:他用匠心追光30年,10变倍瞄准镜全球领先

极目新闻 2025-07-06 13:28:06 阅读量: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摄影记者 黄士峰

实习生 裴章袺

微信图片_20250706130628.jpg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黄陂这家工业园的玻璃幕墙,洒在熊敏手中的光学瞄准镜上。这位53岁的总经理正用指腹摩挲着最新研发的10变倍瞄准镜,镜片折射出的光斑在他专注的瞳孔里跳动。

位于黄陂区的武汉高明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明兰光电”)创办于2014年,是一家研制、生产及销售瞄准器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瞄准镜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多项专利技术在世界领先,并连年闯入欧美国家的一级品牌市场,外接国际市场订单率达95%以上。

微信图片_20250706105218.jpg

三十年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从深圳的初创实验室到黄陂的现代化厂房,变的是场地规模,不变的是他对光学的执着。

伉俪同心,返乡筑梦光电产业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位于黄陂区横店街道的高明兰光电工厂,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零部件在智能化机器中被切割而出。

“最近正在出货上半年的订单,每个月需要生产1万台左右。”高明兰光电总经理熊敏告诉记者,这几个月生产一直没有停,产品供不应求。

今年53岁的熊敏是黄冈红安人,妻子彭晓明是武汉黄陂人,这对相识于校园的夫妻,用三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光学夫妻档”的佳话。

微信图片_20250706105158.jpg

“我本是外行,晓明是学精密仪器这个专业的,她就像我的引路人,带我真正走进了这个行业。”谈起入行的初衷,熊敏望向一旁的妻子笑着说。

2014年,在黄陂区政府能人回乡政策的感召下,夫妇俩毅然放弃深圳优渥的发展条件,回到武汉。

凭借多年积累的行业资源与人脉,熊敏在黄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创办高明兰光电。他白天把关各环节加工零件质量,晚上伏案研究创新方案,硬是凭借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让企业在短短几年内站稳脚跟,并于2020年8月顺利搬迁至横店街博文工业园,开启规模化发展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50706105150.jpg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黄陂区良好的营商环境。”熊敏坦言,相关部门在申请专利、新政策讲解等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扶持,企业遇到问题有事情找街道或者社区,他们的响应速度非常快,总能迅速帮助解决。

创新驱动,“瞄”准技术制高点

记者走进高明兰光电展厅内,整面专利墙见证了这家企业的创新步伐,61项专利证书在射灯下熠熠生辉。

“创新是生产的根本。”熊敏介绍,在深圳创业时,当时行业里普遍模仿日本使用橡胶材质制作瞄准镜转向管的时候,自己和团队选择参照德国的工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发,率先在国内研发金属结构的转向管。

微信图片_20250706105154.jpg

“我们发现橡胶材质的转向管存在缺陷,橡胶圈极易老化松动,通常寿命为3~5年的时间,使用时间一长,它的精度和效率也会随之下降。”熊敏拿起一支瞄准镜介绍道,金属材质结构的便没有这种问题,依靠金属球的转动,这样不仅使用寿命长,而且精度更是大幅提高。

2006年,熊敏和团队成员凭借深厚积累和敏锐洞察,成功研发出了6变倍瞄准镜,跻身全球五强。2014年,他们再次突破,推出了8变倍瞄准镜,跃居全球前三。2018年,团队更是一举推出全球领先的10变倍瞄准镜,实现从“模仿者”到“并跑者”再到“领跑者”的华丽蜕变。

而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卓越的产品性能,取决于一支精良的人才团队。这些年,熊敏坚持“以人为本,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一方面吸纳天下贤才,熊敏和他们一起刻苦研发,攻克了一项项难题,斩获了一项项专利;另一方面,公司提供系统的培训机制,助力员工提升基本素质,科研开发和工艺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已达100%。

微信图片_20250706105214.jpg

同时,熊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推行产学研合作模式,先后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机构和高校合作。其中,开办的产学研基地遍布湖南、湖北、四川、广东、陕西等地。

“熊总特别重视对大家的培训,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大家,而且是毫无保留的。”员工胡帆表示,熊敏被大家誉为“行业之师”。

这些年,熊敏不仅把人才和专家请进来,还身体力行地走出去。作为兼职教授、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他义务走进企业和高校开展义务培训800余次,常年带领3名高校毕业生做课程设计和相关研究。

微信图片_20250706105202.jpg

多次斩获国际冠军产品奖,入选国家级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熊敏个人也荣膺“2021年木兰英才”“2022年武汉市优秀民营企业家……”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熊敏对技术创新的执着投入和三十年如一日的专注投入。

以爱为核心,构建温情企业生态

“爸爸公司”——这是员工子女对高明兰光电的昵称。在公司成立之初,熊敏便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员工子女教育。

员工彭洁和李绍勇是公司众多夫妻档中的一对典型代表,他们在公司工作已经10余年了。

微信图片_20250706105206.jpg

“孩子有专人帮忙接送,寒暑假都能到公司托管班学习,我们两口子上班带娃两不误。”彭洁笑着翻开手机相册,里面存着儿子在公司活动室画画的照片。

每天清晨,公司通勤车会按固定路线接送员工子女到附近学校,放学后孩子们统一到企业开设的“四点半课堂”写作业。寒暑假则开放托管班,开设光学科普、手工制作等特色课程,让员工在忙碌工作之余无后顾之忧。

这份温情和尊重,换来的是公司员工的稳定。公司的一百多名员工中,3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追随他超过15年,从深圳到黄陂,一直不离不弃,真正实现了高明兰光电“家文化”。

“教育基金只是开始。”熊敏翻开员工们的档案,里面详细记录着每个家庭的需求:2015年,首批员工的8名子女接受了8800元教育补助金后,公司开始每年发放教育基金。2016年9月,员工子女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入学时收到公司的1万元教育基金……截至目前,公司内45名员工子女获得教育基金超过30万元。

微信图片_20250706105158.jpg

入行三十年,站在新的起点上,熊敏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辽阔的未来。

熊敏表示,未来公司将尽快迁入新的园区,更广阔的空间将助力发展。当下,国家吹响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角,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运用方兴未艾,他计划将公司智能化升级作为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让公司全面向“新”,在智能领域深耕,引进和联合开发机器人,对部分工位进行自动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

从红安出发,求学西安,南下深圳,最终回到黄陂创业,熊敏还将在瞄准镜领域继续前行。

———————————————————————————————————————————————————

主营业务:运动用瞄准镜、单目望远镜、高端支架、变焦镜头、双光智能瞄准镜

企业荣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2024年武汉体育产业领军企业。

联系方式:熊敏 18675569088


责任编辑:孙婷婷 审核人:吴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