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实习生 裴章袺
青涩稚嫩、长相帅气、性格温和……初见杨意,很难把“护理员”这个字眼和他联系起来。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入职武汉一家养老中心,选择做了一名护理员,每天和老人们打成一片。作为一名“00后”,这个在父母眼中“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孩子,如今却是中心最年轻的护理员,也是唯一一名男护理员。他深受中心老人们的欢迎,老人们说,每天和这个孩子在一起,“蛮开心”。
杨意今年刚满22岁,前不久从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入职江汉区常青街吉年颐养中心,正式成为一名护理员。
从“照顾家人”到“守护更多老人”
“刘奶奶,您昨天睡得好吗?”7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常青街吉年颐养中心,房间内,杨意半弯着腰,一边帮老人测量血压,一边询问她的身体状况。
“116/74mmHg。”从开始到测量出结果,整个过程中,杨意和老人之间并无过多的交流,但眼神里流淌出一种“长期合作”的默契。
“奶奶,血压很正常的,您先喝口水,一会我来陪您做手工。”测完血压走出房间前,杨意回头对刘奶奶说道,老人也向杨意挥挥手,笑着点头回应。
“这个小伢蛮灵光,对我们老人蛮仔细,见到人总是一脸的笑。”刘奶奶告诉记者,小杨虽然来养老中心时间不长,但是深受老人喜欢。
今年22岁的杨意是湖北恩施人,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跟长者们很亲近。
“为了以后能更好地照顾好家人,高考后填写志愿时,杨意选择了智慧养老与管理专业。”回想起自己选择的行业,杨意表示,现在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行业用人需求日益增加,在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合力的推动下,自己选择了老年服务专业,想在这个行业深耕。
杨意介绍,自己班级上的57名同学中,男生只有15名。毕业后,选择从事护理员的男同学则更少了。面对他人不解甚至异样的眼光,杨意表现出了和他性格一般的沉稳和包容,“我觉得这份工作与性别无关。”
“比起生活上的照料,老人脆弱的心更需要呵护。”杨意说,每天除了基本的日常护理、康复训练,一有时间他就来到老人身边,耐心倾听他们说话。很多老人都很喜欢他,昵称他为“大孙子”,有时如果杨意休息两天,楼层的长者会不停地关心询问他的去向,养老院家庭般的温暖氛围也常常感动着这个勤恳努力的年轻人。
“小鲜肉”融入集体,收获家属送来的锦旗
杨意告诉记者,中心有多名护理员,他们主要负责老人的起居和生活照料,而他主要负责老人们的心理安抚和康复训练,“我们这层的老人都有行动障碍,更需要耐心和关爱。”
93岁的张爷爷是今年1月初入住中心的,由于在外院意外骨折导致长期卧床,张爷爷的左侧身体无法行动。杨意在多次和张爷爷的聊天过程中得知,张爷爷还是有想要下床行动的愿望,杨意默默地记在心中。
“我找到了我的主管,沟通了想帮助张爷爷做行走训练的规划。”杨意称,得到主管的支持和指导后,自己除了每天的日常照护工作外,都会坚持辅助张爷爷进行行走训练。
张爷爷中期康复时,杨意每天主要帮助他适度进行低强度的力量训练,如直腿抬高、靠墙静蹲,增强爷爷患肢的肌力;后期康复时,杨意每天帮助爷爷进行一些肢体恢复性功能锻炼,经过两个月的坚持后,张爷爷可以不用扶着走廊扶手,而是在杨意的搀扶下来慢慢行走。
记者发现,张爷爷体格高大,杨意搀扶着他比较吃力,但他还是坚持了5个多月帮助爷爷日复一日地锻炼,从不懈怠。如今,张爷爷可以在不被搀扶的状态下,自己慢慢地行走。
面对家属多次的感谢,杨意腼腆地说:“自己看到张爷爷如今的状态,我心里面也感觉非常地开心,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非常值得。”此外,工作短短三四个月,杨意就收到两面家属送来的锦旗,对他的照护工作予以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比起“4050”的护理员,老人们更容易对“孙子辈”的他敞开心扉。当老人们情绪出现问题时,杨意会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通过交流与陪伴,引导他们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关于如何与老人交流、相处,杨意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些老人虽然卧病在床,甚至精神状态不太好,但他们仍然需要被尊重,而我能做的就是俯下身来,给予他们长期的耐心陪伴和平等交流。”他说,很多时候,他是“站着、弯腰、俯身”这样的状态,和老人们“咵天”。
更多年轻人选择养老行业
因为年轻人的加入,颐养中心更热闹了。唱歌、做操、做手工……每一位老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是老人们的“生活管家”,不仅要照顾老人一整天的生活起居,还要负责常规的健康护理,更要学着与老人“交朋友”,抚慰他们的情绪。离开校园不久的他们,仍带着一丝稚气,但在工作中,却好像“忽然长大”,任劳任怨,把控住每个护理细节。
今年,该中心迎来了3位“00后”养老护理员,杨意就是其中一位,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们全部取得了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他们将更专业,服务也将更高质量。”
不久前,在江汉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上,杨意登台参赛,虽然是“新人”,但在赛场上,他表现得却非常老练,得到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00后观念新潮,充满活力,在服务过程中与长者相处像爷孙们一样融洽,给长者带来更多欢声笑语。”吉年颐养中心照护部马院长说,未来吉年康养也会继续帮助年轻护理人员做好各种护理学习培训及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马院长介绍,吉年颐养中心通过“师徒制”手拉手帮扶,安排经验丰富的一线养老管理人员作为导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不断提高员工的基础护理技能及综合管理能力,此外吉年康养还与省内多所高校进行定向培养,安排护理员到公司多个机构及站点进行周期性学习,助力武汉市养老事业的人才梯队培养。
“陈经理就是我的师傅,在针对患有认知症的长者的照护方面,陈经理毫无保留地教授了我很多。”谈起“师傅”陈林,杨意感慨万千。
站在老人们的床前,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杨意侧着耳朵,仔细聆听着老人的话语。在这个情景里,老人和杨意都能感受得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他们被尊重、被依赖,相互陪伴。这些原因,也是杨意愿意投身并热爱养老护理行业的信念所在。
如今,杨意已担任照护部的护理组长,谈起未来,杨意表示自己会继续参与培训和竞赛不断提升自己,让更多人看到00后也能在养老赛道上跑出新高度,用专业的照护让每个夕阳都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