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通讯员 何小婧 柯岱宏 郎伟钢
“连续6年,这里的鹭鸟一年比一年多,今年鹭鸟数量最多,达数千只。”4月24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道湖口村位于茅城湖南部的观鸟点,只见近处浅滩处十余只鹭鸟单足伫立,远处成群结队的鹭鸟在构树林间穿梭,振翅声与鸣叫声交织着,构成独特的“交响乐”。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攀升,已成为观察汪集街生态治理成效的生动窗口。
“2019年,茅城湖区域首次观测到鹭鸟栖息活动,近年来种群数量逐年递增,在环湖构树带密集筑巢,沿岸每株构树枝杈上的巢穴清晰可见。”新洲区汪集街道湖口村邱红平书记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鹭鸟在中国分布以江南为主,多栖息在湿地环境,近水林区、海滨、湖泊、河流、沼泽等水域附近。湖口村鹭鸟筑巢所在的茅城湖被野生构树簇拥环抱,为鹭鸟造就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记者从汪集街道获悉,武汉市观鸟协会于近日在新洲区涨渡湖湿地公园开展专项生态调查期间,前往湖口村观鸟点实地考察。经分析,确认茅城湖沿岸现存鹭类繁殖种群规模达千余只,涵盖白鹭、夜鹭等3至4种鹭科物种。
“一般鹭鸟聚集地需具备以下三要素,即充足的食物来源、环境的安全和适合繁衍。茅城湖水域资源丰富,沿岸野树为鹭鸟提供适宜筑巢的环境,茅城湖与涨渡湖湿地毗邻,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加之当地居民没有影响鹭鸟栖息,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之后我们还会再度前往现场考察。”武汉市观鸟协会秘书长明亮说道。
“最近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在外打工的汪集人会带朋友来这里观鸟,本地村民还自发组织为观鸟爱好者们指引路线。”邱红平表示,为保护好该观鸟点,村民自发对茅城湖周围鹭鸟栖息地进行巡护,排查捕鸟、打鸟等异常活动。截至目前,街道没有收到违捕相关报告。
“大家都很积极地在保护这群鹭鸟,之前还有外地人在附近承包十来亩地种植红莲,结果种好的莲蓬尖子被鸟儿们吃了,损失了9亩的红莲,但是他也表示理解,自己承担了这笔损失。”邱红平表示。
近年来,汪集街道坚持聚焦绿色生态,以高质量发展经济为抓手,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和“半田半水城中间”的资源禀赋,强力推动耕地保护、林田治理、水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开展荒地荒滩绿化,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绿色生态环境正逐步成为汪集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