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李敏:扎根基层践初心,履职为民显担当

极目新闻 2025-04-16 09:22:04 阅读量:

极目新闻通讯员 孟婉婷 朱童谣

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东湖路社区,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却眼神坚定的身影,她就是大家口中的“拼书记”,是同事眼中的“主心骨”,更是群众心中的“暖心人”。作为武昌区人大代表、东湖路社区党委书记,李敏始终以“民有所呼、我必有应”为信念,扎根基层一线,用心用情履职,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f061570c3cfcf09fc407dd9b58c3d3f.png

履职为民,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

“人大代表就是要替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办实事。”李敏始终将这句话铭记在心。在兴国北路至东湖路之间有一条200米长的“断头路”,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居民出行。李敏一心想着早日打通这条路,她多次实地走访调研,组织居民议事协商,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积极协调设计单位调整规划设计,最终在区政府建设部门的支持下,于2022年6月打通了这条“民心路”,惠及周边5000余户居民。通车当日,居民王先生感慨:“这条路通了,我们的心里也亮堂了!”

东湖路社区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占比高,如何让居民生活更便利、更舒心,是李敏心中始终的牵挂。农行老大院和十亩地小区电力设施老化,不仅造成了居民生活不便,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解决电改问题,李敏牵头成立工作专班,逐户调研走访,耐心倾听居民诉求,多次组织召开议事会,积极沟通协调各方意见,比选优化工程设计方案。经过不懈努力,电改工程终于在2023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当居民看到家中刚换上的崭新配电箱,看到小区内整齐排列的新铺设的电缆,纷纷为李敏竖起了大拇指。

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作为社区党委书记,李敏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将党组织的“根系”延伸到小区、楼栋。2020年7月,她牵头成立了武昌区首个“小区综合党委”——东湖壹号小区综合党委,整合小区400余名下沉党员、在职党员力量。同时,推动建立“平安合伙人”机制,成立“守望者联盟”,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社区治安巡逻,共同守护居民群众生活安宁。

李敏充分利用下沉单位力量共商共建,推动社区治理走深走实。通过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与省人大机关等下沉单位签订结对协议,共同协商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如省人大机关推动解决了东沙公寓电动车无处充电的难题,消除了多年存在的消防隐患。深挖下沉党员职业优势,成立“医疗健康、理论宣传、法律服务、文化服务”四支特色服务队,线上线下开展义务诊疗、理论宣讲、法律咨询、课业辅导等特色服务,把服务送到居民的心坎上,也架起了一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创新治理,书写幸福生活“和美篇章”

“治理不是‘独角戏’,要变‘大家看’为‘一起干’。”李敏创新推出“三群五有”工作法,即:群智群建群管,做到有组织、有资源、有方法、有举措、有创新,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动力。通过拉网式入户、“金点子信箱”、红色议事会等渠道聚焦小区高频问题,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小区大门改造、电动车棚修建、水电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共享”花园、议事休闲亭等特色项目建设,将图纸交给居民设计,将“锄头”交给群众,通过共商共建,让曾经的环境“脏乱差”蝶变为“共享花园”“幸福院落”。

针对社区代际隔阂,李敏创新推出“老带新、新助老”双向服务模式,巧妙搭建起社区代际交流的桥梁,组织开展“青银互助”志愿服务,青少年志愿者定期上门为老人整理家务、陪伴谈心;老人们则分享人生阅历,传承传统美德。这种双向互动既驱散了老人的孤独,也让青少年在奉献中获得成长,让社区成为居民互助情感交融的温暖港湾。

结对帮扶,注入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李敏积极作为。2023年,她带领东湖路社区与宜昌市五峰县牛庄乡集镇社区结对帮扶,积极链接资源,为集镇社区筹集10000元帮扶资金,助力当地经济发展。2024年,对接新洲区三店街黄岗村,组织辖区单位捐赠物资,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动员辖区人大代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她提出“村社联动、难事联办、人员互动、经验互鉴”倡议,邀请黄岗村“两委”成员到社区参观见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从社区书记到人大代表,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李敏先后被评为武昌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武昌区优秀人大代表,并受到武汉市委组织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通报表扬。李敏用一颗赤子之心,将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在基层沃土上绽放出最美“代表之花”。她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基层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胡秀文 值班主任:胥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