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武国安宣
“让我们将粮食安全种植心田,共筑粮安天下强国梦!”4月11日,在中南剧院开展的总观引领创新融合——武汉市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中,愿景小学孩子们清脆而坚定的朗读声,刷新了现场观众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领悟。音诗画、情景剧、大合唱……舞台上呈现的一系列日常教学场景,正是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入到各个学科的课程中的生动注脚。
今年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线上,微视频大赛点燃创作激情,国家安全知识竞答参与踊跃。线下,各处户外宣传屏循环播放着国家安全宣传短视频,“国安号”地铁专列正穿行三镇,与乘客们完美邂逅。
四月的江城,武汉市在樱花烂漫与春日蓬勃中,迎来了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的热潮。这座充满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城市,以独特的方式,在大街小巷、校园内外、社区邻里间,奏响维护国家安全的激昂乐章。
从同上一课,到学科融入,持续创新构建育人体系
4月3日下午,在武昌实验中学高二6班教室里,当商务部发表的“关于镓的公告”视频在屏幕上出现时,同学们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在跳动的字幕上。脑海里闪过的“镓”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正暗合着这堂特殊课程的主题。教师李慧敏以新闻事件为切入点,展开一场融合化学知识与国家安全的深度课堂。待视频播放完毕,李慧敏提问:“从铅锌矿中提取粗镓需要几个环节?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课堂上,同学们分组扮演“国家技术攻关团队”,通过小组讨论答题、绘制提取流程图等环节,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高纯镓的制备工艺,切身感受到这一战略金属的重要价值。
课后,高二6班的冯栩之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这堂课刷新了我对镓的认知——它不仅是元素周期表上的一个符号,更是点亮我们手机屏幕、驱动半导体芯片、赋能国防科技的核心材料。镓的战略意义让我深刻体会到,学好化学不仅是应付考试,更是为守护国家科技安全贡献力量!”
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课程教学实施指南》中高中化学学科的部分课程内容。
《指南》根据中小学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采用“学段+学科”双维度框架,分设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四个篇章,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知识,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42门学科,为教师提供表格化教学指引、标准化案例库及个性化教学建议。
近年来,武汉市创新采用“全域覆盖+精准滴灌”教育模式,依托标准化精品课程视频,全市逾百万大中小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课堂同步接受国家安全主题教育。创新推进教育实践体系化建设,特别是国家安全教育基地通过开发VR模拟、情景互动等沉浸式实践项目,构建起“认知启蒙-情感共鸣-信念塑造”的意识形态培育闭环,使总体国家安全教育“跳出课堂,融入日常”,在青少年群体中实现从知识习得到价值认同的深度转化,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
作为国家长期布局的科教重镇,武汉市依托科教人才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机结合,着力打造全学段衔接、多场景融合的国家安全教育新范式。
从不断摸索,到品牌效应,久久为功掀起场景上新
一对母女正与AI数字人“康康姐”互动。“没煮熟的海鲜有什么危害?”3月29日10时,武汉市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内,面对小朋友的好奇询问,AI数字人“康康姐”应答如流:“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引发腹泻、呕吐等不适。”不仅精准答疑,更能举一反三、拓展知识。当日,基地迎来50多位市民,在参观过程中热情参与各项互动环节。
作为武汉市第四批国家安全教育基地,该基地是武汉市自2019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基地建设以来的重要成果。目前,遍布全市的37个市级教育基地和1个网络基地,已成为市民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传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阵地。
每到暑期,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也是亲子研学的好去处。看动画、做游戏、做实验……2023年至今,武汉市暑期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累计吸引线上、线下逾100万名青少年参与。
“国安号”列车穿行城市,将安全知识化作流动风景;知识竞赛激发全民参与,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武汉市通过公共空间再造,将国家安全元素植入到城市地标、公园绿道、公共交通、楼宇场馆,令学习运用国家安全知识的场景不断上新,国家安全教育城市品牌不断擦亮。
应用场景里,人是主体。全市户外LED屏滚动播放国家安全主题宣传海报、视频;青少年国家安全主题书画比赛优秀获奖作品在线上、线下进行展出;连续多年借助“武汉之夏”“文艺轻骑兵”等群众文艺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主题巡回展演……近年来,武汉市大力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企业、学校、机关、社区、农村、家庭、公共场所,进行广泛的社会力量动员,进而全面筑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安全屏障,形成了多样化、普及化、常态化的国家安全教育格局,为守护江城的安全稳定、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与群众基础。
从接受教育,到主动传播,凝心聚力筑牢国家安全
“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的具象表达,社会经济的地理坐标,历史文明的传承密码,始终与国家安全同频共振。”武汉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团队创作的微视频《千年守护》,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从帛书舆图到数字制图,每处边界、标注都承载着人们对领土主权的捍卫与传承,生动诠释“规范用图就是守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命题。
去年10月,武汉市启动的微视频征集活动,短短30天征集期即收获58部原创作品,其中《千年守护》创作团队,历时20天查阅20万字文献资料,以古往今来的传承守护故事为脉络,在文明赓续中厚植全民国家版图意识。并呼吁全社会严格使用国家法定标准地图,让每一次地理认知的传递都成为守护国家领土主权的自觉实践。将国家安全教育从“单向输出”转向“全民共创”,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生动实践。
这些微视频中的镜头重构了国家安全叙事维度:穿行街巷的疾控人织就生物安全防护网,恪守机密的保密员筑牢信息防火墙。58组镜头将专业领域的守护者转化为全民教育的传播者,用平凡视角解构宏大命题——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
近年来,一大批立足岗位,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守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典型人物经过选树和宣传,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全民安全教育的生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