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摄影记者 邹斌
实习生 丁耀
通讯员 刘仪聆
4月8日,暮色时分,武汉东西湖区柏泉茶山沐浴琥珀霞光。落日将云絮捻成绯纱,千顷茶树托起流霞,恰似仙女抖落的织锦丝线。归鸟携茶香掠过层叠碧浪,山泉烹新芽的细响叩醒岁月尘封。
(李梓固拍摄)
(李梓固拍摄)
(李梓固拍摄)
这座始于1950年代的茶园,曾历经荒草湮没的沉寂。近年来,在非遗传承人的守护下,以古法炒青技艺重铸茶魂。2021年“柏泉绿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柏泉茶厂获得“湖北老字号”殊荣,续写了新篇章。
当鎏金余晖沉入山脊,茶山褪去华彩,晕染成青黛水墨。这座曾“养在深闺”的茶园,正以茶为媒,让更多人循着茶香走进武汉东西湖区,读懂柏泉的千年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柏泉茶树种植史可追溯至唐朝
柏泉茶园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柏泉街天鹅湖社区,邻近杜公湖湿地公园,背靠玉屏山,形成了“梯田茶园”的景观。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湿润、土壤肥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据《东西湖区志》记载,柏泉茶树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唐末宋初,最初为禅茶文化发源地之一。
柏泉茶园规模化种植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4年,国营柏泉茶厂正式成立,成为武汉本地珍稀老茶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生产的绿茶因物美价廉被誉为东西湖人的“口粮茶”,成为一代人的味觉记忆。随着时代变迁,茶园一度荒废。直至2018年,非遗传承人胡建明接手,这座老茶园方获新生。
胡建明说,他从小喝柏泉茶长大,自己喜欢茶、热爱茶,平时也研究茶,看到柏泉茶厂衰败的景象,令他心生不忍,7年前,他辞去稳定工作来了茶厂,接管茶厂的事务。
茶厂要复活立足于茶叶本身,由于老茶树树龄较长,存在出芽晚、产量低等问题,这些老茶树一度被视为经济价值低的“烫手山芋”。胡建明着手激发老茶树活力,通过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改良土壤,修剪茶树,推行标准化种植管理。经科学培育后,新生茶芽犹如碧玉雕琢般饱满挺立。
“茶也有身份,那是家乡的味道,只要品茗一口就能喝出是哪里的茶。”胡建明告诉记者,一方水土养一方茶,茶亦有魂,柏泉茶不仅是饮品,更是东西湖人对故土的记忆,那是镌刻在血脉里的印记,是融入叶脉的乡愁。每年清明前后,远方思乡的游子便给胡建明寄来手札:“劳烦采半两柏泉的春雨。”——只需抿一口明前茶,熟悉的茶香与醇厚滋味便能唤起乡情。
一杯清茶寄相思,正是坚守传承家乡味道的信念支撑着胡建明,他多年来持续投入心力经营。如今的柏泉茶园,早已从传统茶田转型升级为集种植、加工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新型茶产业基地。
炒茶技术入选非遗传承文化,柏泉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如今走入柏泉茶厂,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无处不在:智能制茶机隆隆运转,隔壁工位上,胡建明双手在铁锅中翻飞,以“搭、拓、抖、甩、推、抓、扣、捺、磨”的古法为茶叶塑形。改造后的老厂房内设有茶艺体验区,游客既可品鉴明前新茶,亦可亲手尝试冷泡茶制作。
在这场机器取代手工的时代浪潮中,胡建明始终坚守着柏泉茶的传统技艺。“我们追求品质而非产量。”他十指在锅底翩跹整日,至多制得二斤茶叶。为传承这门手艺,他架起直播间,让炒青时蒸腾的茶香穿透屏幕,浸润千里之外爱茶人的心田。正因这份坚守,柏泉茶始终保持着精工细作的灵魂。
今年清明前夕的茶园里,采茶女工的指尖在芽尖轻盈起舞。六万枚嫩芽的私语,方能凝成半掌可握的“明前金”。茶坊深处,铁锅温度精准锁定160-220℃,青叶在胡建明的腕间翻涌出万千姿态:时而如惊鸿振翅,时而似云卷舒卷,倏忽又若玉兰初绽。他掌心紧贴锅底,以匠人独有的触觉把握火候,“杀青时机差之毫厘,豆香便会淹没在青草气里。”
(李梓固拍摄)
辉锅定形的过程如同在茶青上镌刻指纹,各家手法差异虽只在毫厘,却造就了万千茶客味蕾上的江湖。这一环节也是柏泉茶最具特色的非遗工艺,胡建明在辉锅工序中加入了“搭、拓、抖”等连贯动作,确保茶叶受热均匀、外形扁平紧结、香气馥郁,形成独特口感。只见经他掌心摩挲的茶青渐成扁平利剑,一缕奇香破空而至:初闻是麦浪翻滚的旷野气息,细品又化温润豆香萦绕鼻尖。这般滋味,恰是匠人与天地对话的密语。这一技艺已被列为东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胡建明的努力下,2021年“柏泉绿茶”成功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柏泉茶厂荣膺“湖北老字号”称号。如同古茶树在岁月沉淀中孕育新芽,柏泉茶园延续了柏泉种茶的基因记忆,这片土地上的茶香也有了载入史册的身份印记。
引入乡村土窑面包坊,柏泉奶茶成为新“流量密码”
春日的柏泉茶园,绿意绵延,茶香萦绕。36岁的管女士与闺蜜专程从孝感驱车而来,只为沉浸在这片“慢节奏”的诗意里。“逛逛茶园,品品茶,心里特别平静,刚在朋友圈发完‘大片’,周围很多朋友都在问地址。”管女士笑着说。
茶园内,木栈道蜿蜒曲折,红色电话亭、小风车点缀其间,随手一拍即成文艺大片;茶园外,帐篷下三两游客闲坐,手捧一盏豆香扑鼻的柏泉奶茶,远眺青山粉黛,耳畔鸟鸣啁啾。这片占地600亩的茶园,是胡建明“七年磨一剑”的心血。“我们要卖茶,更要卖一种松弛的生活方式。”胡建明坦言。他清除了杂草杂树,添置露营帐篷与休憩设施,让游客能在茶垄间读书品茗,听鸟鸣观落日。除了传承非遗制茶工艺,茶园还引入土窑面包坊——果木烧制的窑炉每日产出外焦里嫩的传统面包,贝果、披萨等创新口味更是一出炉便售罄。
为吸引年轻人,胡建明推出新中式茶饮——柏泉奶茶,将柏泉绿茶、红茶与当代饮品美学融合出新火花。以非遗炒青茶为基茶,搭配鲜奶的丝滑口感,这款饮品已成为年轻客群的打卡标配。同步推出的抹茶拿铁、冷萃茶咖等混搭产品,更让传统茶饮焕发新生机。每日用柏泉明前茶原叶调制的奶茶,以浓郁豆香唤醒味觉记忆,啜饮间,仿佛将整个春天含于唇齿。“喝的就是春天的味道。”胡建明说。
这个清明假期,单日销量突破了1500杯茶饮与数百份面包,成为游客争抢的“春日限定”。如今,游客来到柏泉茶园,可体验品茶、采茶,学习茶文化;团建活动中,还能参与手工炒茶、制作土窑面包等新项目,传统与创意在此交融。胡建明将60余年历史的老茶厂焕新为“茶+生活方式”的复合空间。服装表演专业学生代景琦专程来此拍摄毕业设计,“这里既能拍出清新大片,又能触摸非遗制茶技艺”。
这座投资千万改造的茶园,已成为武汉“慢生活”新地标。柏泉茶园从杂树丛生的荒地蜕变为“小而美”的疗愈空间,不仅是市民的“发呆胜地”,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缩影。胡建明正在为茶厂探索“前店后厂+教育培训”发展模式,通过与面包学校合作培养千名面包师,带动周边村民共享“茶经济”红利。
百年古茶树静静伫立,面包窑前队伍蜿蜒,穿汉服的姑娘与手持单反的摄影师穿梭其间。当晨曦漫过茶山,烘焙香混着茶香氤氲木栈道,古老与新生正在这片绿叶间悄然对话。“茶有千年历史,但老字号也要有新面貌。我的目标是将这座茶厂打造成百年老字号。”胡建明目光如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