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今起施行,解码193株古树“老有所养”的武昌样本

极目新闻 2025-03-14 20:22:31

极目新闻通讯员 费帆 曾铭文

长江右岸,千年古城。年轮与时光在武昌演绎着别样的对话——伟人毛泽东亲手种植的油松依然舒展苍翠;宝通古寺银杏的虬枝托起六户人家十七载守护;学生社团让年轮的故事在守护下新生……

随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于3月15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同时,也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法治框架,涵盖科学分级、属地管理和文化赋能,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双赢,让古树名木成为城市文脉的“绿色地标”。

每株古树的“健康档案”都是城市的“绿色宝藏”

近年来,武昌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以“科学管养、精细保护”为核心,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技术手段、强化社会参与,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从东湖之滨到广场街巷,武昌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让每一寸根系都缠绕着文明传承的密码,每片新叶都舒展着人与自然的共生诗篇。

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古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武昌区拥有193株古树名木,是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古树名木数量最多的城区。其中,名木有2株,它们分别位于东湖宾馆内,一株是由毛泽东主席于1960年亲手栽种的油松,另一株则是毛泽东主席与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共同栽种的圆柏。

毛泽东主席种下的油松

圆柏

还有3株二级古树(树龄在300至499年之间)和188株三级古树(树龄在100至299年之间)。这些珍贵的树种包括珊瑚朴、银杏、紫薇、香樟等,它们主要分布在东湖宾馆、寺庙、院校、部队以及老旧社区。这些古树名木的分布较为分散,且立地条件复杂,构成了武昌独特的自然景观。

在2017年湖北省第三次古树名木普查的基础上,武昌区每年对古树名木挂牌进行更新,制作了信息更多、内容更丰富的不锈钢烤漆金属立牌。既方便市民了解古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为古树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定期体检”“健康档案”等措施的实施,不仅保护了城市自然生态资源,也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历史文化的宝贵机会。

专项保障+一树一策,古树精准复壮展绿颜

自2017年第三次古树普查以来,武昌区每年投入专项资金,为衰弱的古树制定了“一树一策”的科学“康复套餐”。

东湖宾馆的两株古香樟因土壤板结而呼吸困难,园林专家为此开具了“透气处方”:环形取土探根、埋设渗水井、铺设透气PVC管,如今它们的新叶已在春风中舒展。

图片 7.png 280多岁的朴树用钢管支撑

湖北美院一棵280多年的朴树面临老化和倾斜问题,存在断裂和倒伏风险。养护团队制定了特别养护方案,使用直径10至15厘米的钢管支撑,组装成一副人字形支撑架和斜拉绳索,确保古树安全。2024年初冰冻雨雪灾害期间,武昌区园林应急团队为受灾古树搭建临时支撑、覆膜防寒,有效避免次生损害。

为古树覆膜防寒

采用创新的树脂材料对古树的洞体进行仿真修复,同时赋予其防水和防腐的双重功能;组建由第三方专业技工组成的团队,以规范化和精细化的方式进行修剪,同时对伤口进行防腐处理;建立“月度巡查与季度评估”的机制,动态监测土壤湿度、病虫害情况及树体安全状况,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专业人员保护古树

除了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日常养护工作外,武昌区还委托武汉市园林科研院所为武昌区的古树名木量身定制“一树一策”方案,从土壤改良到树洞树脂修复,从白蚁诱杀到动态监测,确保每株古树都能获得“私人医生”般的精心照料。这些“老树焕发新生”的背后,正是得益于长期健康监测体系积累的生长数据,为古树的复壮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全民参与+多元守护,让古树名木传承城市印记

古树名木保护,从来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人的事。长期以来,武昌区坚持深化“政府主导+社会共治”模式,多维度增强保护合力。责任到人,签订管护目标责任书,落实“一树一管护人”,确保每株古树都有人巡、有人护。

宝通寺古银杏的6人认养团队从2008年起连续17年认养。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于2019年成立的“古木派”社团,把校内四棵百年老树当作“镇校之宝”,课余时间学习修剪技艺,用画笔记录年轮故事。东湖宾馆精心打造名木景观区,将两棵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古树的故事转化为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

图片 14.png

在武昌杨园,两棵百年银杏树见证了两位老人跨越四十载的深情守护。梁婆婆与老伴张爹爹相伴古树三十余年,每日清扫落叶、照料枝干,将树视为“家人”的故事广为流传。

图片 16.png 古银杏树

年轮镌刻历史,绿荫滋养未来。武昌区在科学养护与社会共治的实践中,古树名木存活率达100%,树势显著改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彰显。下一步,武昌区将探索“古树+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增加古树认养渠道,持续拓宽资金渠道,深化科技应用,让古树长青,乡愁有寄,推动古树名木保护迈向更高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武昌样本。

友情提示:有意认养古树的市民,也可拨打热线电话了解。认养热线:027—88936584。

责任编辑:陈嫣然 值班主任:黄莹 
点赞0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著作权归极目新闻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点击查看 版权声明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