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理晶
她架起桥梁,连接军队与老百姓的生活;她竖起灯塔,引领尊重军人、崇尚英雄的良好风尚;她成为榜样,奏响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新时代强音。扎根社区24年,她坚持传承红色记忆,千方百计为军人军属做好后方保障工作。
在她的带领下,江汉区万松街道机场社区党委先后荣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武汉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本人先后荣获“江汉区优秀党务工作者”“江汉区十佳社区书记”等称号。她就是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道机场社区党委书记沈林莉。
打造“七彩家园”,解决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
“拥军就是爱国,爱国必须拥军。”这是社区工作人员最常听到的沈书记“拥军格言”。2009年的机场社区设施条件差,资源短缺,用沈林莉的话说就是“两眼一抹黑”。她决定打破这一局面。
拥有2518户军人家庭的机场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军旅特色社区,曾是空军某部场站,有抗日战争的铁血记忆。沈林莉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观察后发现,部队在后勤保障、文化活动、军属安置等方面有着不少需求。跨越千里奔赴而来的随军军嫂、独生子女在外当兵的空巢老人,家不在本地没有归属感的军属……走访过程中,沈林莉的工作笔记本上,记满了一个个军人家庭的故事。
“机场社区居民条件好、老干部多、文化能人多,就得靠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凝聚人心,增强居民的荣誉感、归属感。”在沈林莉“军民共建”的理念推动下,部队将两栋独立的办公用房无偿提供给社区使用,合力打造“七彩家园”,即红色旋律、橙色收获、绿色生活、黄色警示、青色乐园、蓝色经典、紫色憧憬等七个方面,涵盖党建、服务、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就这样,军嫂有了“娘家人”、空巢老人有了“连心人”、军属有了“贴心人”,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迎刃而解。
赓续“红色记忆”,把爱国拥军刻印进骨子里
2013年,社区牵头和辖区共建单位一起,实施“照亮回家路”工程,分批完成29盏路灯安装、近3公里地下管网改造、疏通燃气管道安装,并全面落实社区园林绿化,社区焕然一新。
多年来,哪一户的居民需要社区帮助,甚至部队企业遇到困难,沈林莉都了然于心。在一次次的探访中,许多蒙尘的红色故事和红色物件被挖掘出来,如何让这些“红色基因”通过创新的形式被大众看到并延续下去成了一个问题。沈林莉就此提出“机场记忆”陈列室的构想。经过多方努力,社区将整理的珍贵奖章、领章、书本、用品、老照片等共计上百件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物件集中陈列保存。
目前,已有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辖区部队、企业及青少年近万人走近“机场记忆”,汲取丰厚精神滋养。“机场记忆”成为一处传播红色文化的小而精、简而全的红色教育基地。
“党的历史是丰富的教科书,机场记忆就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受到感悟,把党的精神,爱国拥军情怀刻进骨子里,接续传承,也时刻提醒我们坚守本心、不忘初心。”沈林莉说。
扩大拥军“朋友圈”,军民共建缔造幸福社区
2021年,机场社区搬迁,辖区范围再度重新规划。沈林莉结合社区新情况,多措并举扩大社会化拥军“朋友圈”,成立机场社区退役军人志愿者驿站,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实现“冷天能取暖、热天能纳凉、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手机能充电”的需求。
同时,社区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和部队共同制定共建协议和计划,探索建立军民共建的长效机制,辖区企业、下沉单位都加入拥军队伍中,用实际行动共同缔造幸福社区。
在沈林莉的努力下,机场社区的军民共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军民关系更加融洽。
许多居民并不了解,沈书记每天依然在社区里忙碌地奔波,尽管她身患多种疾病——除了双腿膝盖积水和半月板损伤,她还接受了手术治疗。2015年底,她被诊断出患有腹腔干动脉瘤,并经历了两次大手术才脱离危险。今年10月,由于过度劳累,她不得不接受部分肺部切除手术,并被医生要求住院观察。然而,手术刚结束不久,她便急忙返回了工作岗位。
沈林莉的身体里至今还留有31颗手术时植入的“螺丝钉”和缝线。当回忆起这些重大疾病时,她却乐观地说:“我这条命是捡回来的,真是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