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阅读总动员丨调动感官,品味多彩世界

极目新闻 2024-06-12 15:42:36

导语:世界缤纷多彩,我们可以调动感官观察大自然的瑰丽多姿,也可以品味美食的酸甜苦辣。本期,我们一起去体会作者怎么观察周围的事物。

【技法点睛】

阅读目标: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方法突破

1.抓住特点观察

如《搭船的鸟》,作者抓住翠鸟彩色的羽毛和捕鱼时的情景来写,抓住了特点。

2.学会持续观察

如《金色的草地》,作者在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早上和傍晚会合拢,中午的时候张开,这是他持续观察的结果。

3.按照顺序观察

如《金色的草地》,作者写了早上、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草地的颜色,观察清楚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4.从不同角度观察

如《搭船的鸟》一文中,“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这是调动视觉近距离观察。

思路分析: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分析:作者观察到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能力提升】

基础篇:

鸬鹚(lú cí)(节选)

□郑振铎

十来只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不多一会儿,就有鸬鹚钻出水面,扑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

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喉囊的鱼挤了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它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吞了下去。鸬鹚吃饱了,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最能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部分是( )

A.鸬鹚捕鱼前和捕鱼后的样子

B.鸬鹚捕鱼和渔人从鸬鹚喉囊里挤鱼

C.对湖面、炊烟、夕阳的描写

D.渔人喂鸬鹚的画面

提升篇:

五味(节选)

汪曾祺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gēng)醋。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yú)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北京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两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择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xīng)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

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转道往上海,在海防街头吃牛肉粉。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这种辣椒的颜色是橘黄色的。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

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苋(xiàn)菜杆。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入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qín)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作“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节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散文》)


1.【抓住特点】为了抓住山西人“能吃醋”的特点,作者写他们点菜之前,先__________________。

2.【调动感官】为了展示“折耳根”的特点,作者主要调动了( )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触觉

3.【掌握技巧】“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一句中,从“三四丝”可以看出作者观察( )

A.细致 B.时间长 C.多角度 D.多感官

4.作者是这样观察臭苋菜杆的:先写苋菜主茎______、_______,再写臭熟后,其外皮是_______,里面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练:B

提升篇:

喝三调羹醋 2.C 3.A

4.粗如拇指 高三四尺 硬的 成果冻状

以上稿件来源于帅作文报,更多优秀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

《帅作文》最新购买渠道来啦!!

1、“帅作文”微信小程序

2、“帅作文”抖音小店

3、“小帅文创”淘宝店铺

4、“小帅文创”闲鱼号

5、“帅作文”视频号小店

帅作文愿陪伴更多孩子成长,缓解更多妈妈的内耗。其实学习是相通的,当孩子养成了用心阅读、主动积累、独立思考的习惯时,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差事”,将这些习惯运用到每一门学科中,并不断坚持,就一定能看到孩子的进步!

责任编辑:周静文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