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把特点写出层次感——以《列夫·托尔斯泰》为例

极目新闻 2024-05-21 09:36:28 阅读量:

钟祥市石牌初中 曹明雄

对于人物描写,有的同学抓不住特点,只会机械地描摹,生硬地套用修辞。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描写人物,假若只就人的共通之点来写,则只能保存人的类型,不能表现出某一个人。要表现出某一个人,须抓住他给予我们的特殊的印象。”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的描写入木三分,把特点写出层次感,堪称范例。

1.巧设喻摹其形

第一段紧抓“多毛”。如将胡髭比作“植被”,“植被多于空地”突出了列夫·托尔斯泰面部须发浓密的总体特征。将眉毛比作“纠缠不清的树根”,突出眉毛的长、乱;将“灰白的鬈发”比作“泡沫”,凸显鬈发乱蓬蓬的状态。另外,将“须发”比作“热带森林”,将“卷起的大胡子”比作“滔滔白浪”,这些富有新鲜感的比喻句,增加了读者对人物外貌的形象感知。

第二段紧抓“粗劣”。如将“脸孔”比作“低矮的陋屋”,将“额头”比作“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将粗糙的“皮肤”比作“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这些比喻更加大胆,更加新奇,更加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相普通。

第三段紧抓“忧郁”。如“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面容没有一点儿光彩可言”“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类似语句反复出现,甚至夸张地把他的脸庞比喻为“悲凉之地”,无一不是在描述列夫·托尔斯泰的郁郁寡欢,不讨人喜欢。茨威格细致观察,巧妙设喻,将人物的外貌描写得逼真传神。

2.巧结构显脉络

作者先总写,后分写,再议论作评。第一段先塑造面部总特征,为人物形象定下基调,这是一种识人识相的第一眼,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瞥——托尔斯泰是个大胡子。这个总写较笼统,所以后面再分长髯、眉毛、鬈发等类别来铺写。写长髯时用了一组排比句,让轮廓渐趋明朗,突出须发之“长”。第二段先总写长相粗劣,然后由面到点,分写额头、鼻、耳、嘴唇,表现其长相平平。

作者抑写容貌的平淡普通、身材的矮小敦实,实则为后文写“犀利目光”蓄势。虽然外表看不出任何特殊之处,但列夫·托尔斯泰的眼睛非常有特点。他的眼睛像“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他的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他看人是“穿透心灵的审视”,尽显锐利逼人,摄人心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赞扬它是“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赞颂它对托尔斯泰面部的伟大塑造,使之“透出一股才气来”。这双情感丰富、变化莫测的眼睛,可以说是托尔斯泰伟大思想的集中体现。

这种总分结合、欲扬先抑的写法让思路清晰,避免写作时“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使行文有条不紊,也让人物的外貌渐次清晰,人物的精神风貌渐次明朗起来。

例如2023年湖南郴州卷中考作文题:萧红有平易近人、宽厚爽朗的偶像老师鲁迅;臧克家有博学正义、言行一致的偶像老师闻一多;海伦有极富爱心、慧心的偶像老师莎莉文。你的偶像老师是谁呢?他(她)有怎样的个性和品质呢?请你以“我的偶像老师”作文。这道题中,对老师的外貌、身材等形象的勾勒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先总写一笔,写出概貌轮廓,然后分写几笔,写出细节特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让人初步建立起“偶像老师”的印象,之后再通过具体、典型、真实的事例去支撑人物特点,“偶像老师”的形象由此立住。

以上稿件来源于帅作文报,更多优秀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

责任编辑:周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