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谪居黄州的苏东坡——随遇而安,人生处处是风景

极目新闻 2023-12-19 17:09:25

导语:数百年来,苏东坡被誉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人。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体会过常人难以体会的辛酸与曲折。但无论命运如何搅弄,他都能把失意化作达观,把挫折化作历练,活出自己的洒脱与从容。

【课文回放】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

【诗歌赏析】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谁道”两字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让人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感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此处词人反其意而用之,是对生活、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词人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创作背景】

苏东坡,个性坚韧、率真、坦荡、豁达。在黄州的近5年里,他关心国事,扶困济民,除弊兴利,躬耕自给,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士大夫;他研习《论语》《易》,探究学术,是一位有不朽功业的研究者;他诗书自娱,创造了文学艺术的辉煌时代,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对待贬谪生活采取随缘自适的态度,是一位乐观旷达的哲人。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词人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词人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东坡志林》卷一云:“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这里的“歌”,就是这首词。

【阅读链接】

“东坡”的由来

关于“东坡居士”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是与唐朝诗人白居易有关。

白居易常以诗歌针砭时弊,被降职为江州司马,又迁为忠州刺史。忠州城东有一山坡,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的白居易,于公事之余,常到坡上植树种花。为此,白居易写了不少诗作,如:“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种花》),“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东坡种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别东坡花树》)……白居易与“东坡”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苏轼的境遇、心情和所耕之地,与从小喜爱的白居易状况颇为相似,因此自号“东坡居士”。

二是与黄州的东坡有关。

苏轼在黄州期间,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生活困窘,但是他有一个好朋友——闾丘孝。

黄州城外有一片地,草木丰茂,遍布奇花异草,山下不远处就是滚滚长江,这个地方被称为“东坡”。闾丘孝同情苏轼的生活境况,通融官府让苏轼到东坡种菜,补充生活。苏轼欣然往之,在山上开垦荒地,种花种菜,消遣心情,锻炼体魄,并在那里盖了一个草屋,在门匾上书有“东坡雪堂”。在苏轼看来,这是他人生的理想驿站,于是后来就自号“东坡居士”。

虽贬谪不忘国事苏东坡虽然贬谪黄州,但对国家大事始终挂记在心,他曾态度鲜明地以“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之言,作为自己在困顿之中的人格精神楷模。元丰四年,苏东坡过江到武昌(今鄂州市)车湖看望王齐愈兄弟俩,突然收到好友陈季常寄来的书信。信中说,宋军大将种谔率兵九万三千,出击围攻西夏的缓德城,又有宋军七万深入到米脂,双方在定川展开大战,宋军大胜,破杀西夏六万余人,俘获马五千匹、取得西夏大捷。众人闻此喜讯,个个欢欣鼓舞,苏东坡为表达兴奋之情,作了一首《闻捷》:“闻说官军取乞訚,将军旗鼓捷如神。故知无定河边柳,得共中原雪絮春。”他意犹未尽,又作了《闻洮西捷报》:“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以上稿件来源于帅作文报,更多优秀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


最新购买渠道来啦!!







1、“帅作文”微信小程序





2、“帅作文”抖音小店


3“小帅文创”淘宝店铺

4、“小帅文创”闲鱼号



5、“帅作文”

视频号小店




帅作文愿陪伴更多孩子成长,缓解更多妈妈的内耗。其实学习是相通的,当孩子养成了用心阅读、主动积累、独立思考的习惯时,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差事”,将这些习惯运用到每一门学科中,并不断坚持,就一定能看到孩子卓越的进步


责任编辑:周静文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