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题理由:
引语式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里的“常客”,也是每年高考备考的热点。这类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考生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这类作文既延续材料作文的思路,又考查考生对名言警句哲理内涵的理解,思辨性强,选材灵活多变并且丰富,既激活学生的思维,又引发考生对现实的思考,培养考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意识,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维特根斯坦
材料二: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尼采
材料三: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作为时代青年,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引用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和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从句中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
材料二中尼采认为从半高处看世界更美,是因为视野开阔,又可催人奋进,最大可能延展生命。“半高处”指身处半山腰,仰可见山峰之雄奇,俯可察山脚之隽秀,由此延展到人生处世的体验及启迪。山腰的优点相较于山脚,既欣赏了沿途的风景,又亲历了登山之艰难与快乐,在付出中增加了生命的厚度。爬至山腰视野开阔,又超越了山脚的安于现状,甘于平庸。而相较于山顶,有催人奋斗的动力,更大可能地延展生命。
材料三引用王安石的诗句,意在说明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或者登高才能望远,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综合看来,在立意方面,可以写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要有高远的志向和格局,又要有沉稳务实的行动;可以写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要注重过程中的真实美好的体验,从而有保持持久奋发的生命动力。
参考立意:(1)沉稳务实,勇攀高峰;(2)脚踏实地,胸怀天下;(3)稳固根基,知止知足,登顶高峰;(4)高远的格局,踏实的行动;(5)脚踏实地,注重过程,志存高远。
【热点素材】
1.李大钊:“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2.钱三强:“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
3.徐特立:“在当前现实的狭隘基础上,有高尚理想,全面的计划;在一步一步行动上,想到远大前途,脚踏实地地稳步前进,才能有所成就。 ”
4.黄国平博士焚膏继晷,夜以继日,贴在人生的平地而行,脚踏实地的一足一印皆为他打实了发展的基础。
5.“95后”青年郭旭畅花费十余年求学拜师,创立了麦秆画创客工作室,还成为了麦秆画非遗传承人。
【学生佳作】
山脚山腰蓄伟力,顶峰凌云展宏图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吴天成
人生如登山。维特根斯坦贴着地面行走,沉稳务实;尼采在半高处看世界,享受登山的过程和沿途的美景;王安石身在高处思索,胸怀凌云之志。无论在山脚、山腰,或山顶,吾辈青年都应怀实干、谦逊、奋进之风,于百味人生中找到归宿,一展宏图。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心藏须弥,深潜于“地”,埋头实干,成就自己。
思想先驱李大钊曾呼吁青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埋头实干,是打造成功人生的坚实基石。王叔远于沉寂中孤守,于浮华中炼心,“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如此精湛的技艺,得益于他的默默实干,才积蓄成如此巧夺天工的实力。沈忠芳苦心研究飞机、导弹,致力于为祖国国防加瓦添砖。“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正是他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肯坐“冷板凳”的精神,才磨砺成了国家的剑与盾。由此可见,成功源于实干,通往理想的人生之路必定是由“地面上”一个个汗水浇铸的脚印组成的。
“山藏千秋不语,水润万物无声。”不卑不亢,心怀谦逊,注重生命的过程与经历,在人生的半高处远眺,方能行稳致远。
人生不仅要有在山脚实干扎根的耐心,也要认真体验生命的过程。爬山时,把目标定在山脚,没有挑战,定在山巅,又过于艰难。定在半山,既有挑战又不太难。苏轼年少中进士,春风得意,中年时却因一场乌台诗案,一贬再贬。可他没有沉沦,而是懂得生命在于享受过程。被贬黄州,他就纵情山水,挥笔写下《赤壁赋》;被贬惠州,他推广秧马,将中原的科技介绍到这里,造福一方。王安石晚年自号“半山”,因为他历经宦海沉浮后才终于明白,顶峰意味着“高处不胜寒”,而山脚也意味着“巷屋颇卑湿”。唯有半山,既可以向上攀登,也可以转身下坡。攀登是进取,是“达则兼济天下”;下坡是退守,是“穷则独善其身”。可进可退,人生更超脱。尼采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我们不可只着眼于满地的六便士,更应怀一份谦虚与知足,在前行的过程中抬头欣赏月光,于山腰处觅得美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敢于挑战自我,亦可登高揽胜,不畏遮眼浮云。
走过了山脚崎路,攀过了山腰峭壁,带着潜心积蓄的力量,我们当向顶峰进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徐梦桃在人生的登顶之路上,屡遭坎坷。剧烈的伤痛抵挡不了她“命运翻转”的拼劲,终于冬奥摘金,“梦想无时休”。众多航天工作者夙兴夜寐、攻占科技高峰,铸就了如今天宫揽胜,神舟扬帆,嫦娥奔月,羲和逐日的磅礴伟业。山腰处,继续奋力,终可登顶。
人生的高山之途需要我们埋头实干,注重经历,敢于奋进。吾辈青年当勇敢作为,大展宏图,于此海晏河清之盛世,成就自我,奉献祖国!
点评:本文对三则材料的内涵把握到位,一开始点出了三则材料的内在逻辑,人生如登山,在山脚埋头实干,积蓄力量;在山腰重视生命的过程,觅得美景;在顶峰胸怀天下,不畏困难,踔厉奋发。论点明确,逻辑性强。主体部分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思路清晰,有思辨性,立意高远。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 李素琼)
以上稿件内容来源于帅作文报高中版,更多优秀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