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两人可谓唐诗这片璀璨星空的双子星。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童年随家内迁蜀地,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结交朋友。李白深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因为黄老列庄诸子思想的濡染,诗风自由飘逸。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人物事迹】
辞亲远游,侠气好施
李白从小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时,学习剑术。十八岁,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二十五岁,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情,激发出他的写作灵感,留下了不少著名诗篇。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再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无不传神、细腻地描摹出风景名胜的动人之处,而又带有李白强烈的个人色彩,豪情四溢,自然奔放。
在游山玩水的同时,李白也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除暴安良、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李白自己也崇尚侠义,“轻财好施”。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舍身赴难而不居功的豪侠。如《侠客行》中的“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写尽了侠士风骨,也表达了自己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养贤待机,献赋谋仕
李白二十七岁时,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三十一岁那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宠高力士。李白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与市井之徒交往。秋到嵩山五岳之一的中岳,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隐居之意。暮秋,滞留洛阳。
李白三十三岁时,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其后一年,李白为玄宗献上著作《明堂赋》,赋云:“穹崇明堂,倚天开兮。”又云:“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俨若皇居而作固,穷千祀兮悠哉!”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他的政治理想。他写作这篇赋,是为了谋求官位,也是为了“以大道匡君”。
李白三十五岁时,玄宗又一次狩猎,他便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赋中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供奉翰林,赐金放还
天宝元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每每奉诏作诗,文采斐然,出口成章,引得众人赞叹,然而时日一长,他便厌倦了这样的御用文人生活,无法实现抱负,再高的殊荣、无上的恩宠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他常常沉溺饮酒,“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引杨贵妃研墨,令高力士脱靴,狂傲不羁,豪气凌人。然而,狂妄也是会付出代价的,高力士始终对李白的羞辱耿耿于怀,于是添油加醋、搬弄是非,玄宗疏之,后赐金放还。
【素材解读】
李白是一个个性鲜明的诗人,他的诗和他的人,他的盛唐时代,都如此令后人向往。他个性自由,潇洒浪漫,笔下是多少人艳羡的“诗和远方”;他乐观自信,傲岸不羁,留下了力士脱靴、贵妃捧墨的传说……他是盛唐气象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我们历史长河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
适用话题:个性、豪迈、洒脱、率真、浪漫主义、豁达
【运用示范】
万物兴歇皆自然
□郭英德
在中国古代诗人群体中,李白的生命意识如春天早晨的云霞一般,尤为清醒、复杂、彰显和强烈。在他的生命意识里,包含着生的感知,死的觉悟,由生而死的过程体验,向死而生的快乐享受,以及无生无死的自然顺化。
李白的生命意识呈现为一种“万物兴歇皆自然”的生存方式,借助于诗歌、散文,淋漓尽致地加以书写。在李白的诗文作品中,我们读到他对身世飘零的哀叹,对亲友存亡的感伤,对社会污浊的愤慨,对自然变迁的敏感;我们更读到他天马行空似的人格和精神,沉迷而又鄙弃功业声名,追逐而又厌倦富贵荣华,向往而又拒斥神仙鬼神。阅读李白的诗文作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重生而非重死的生命个体,认识到这个生命个体绝不仅仅执着于追求生命的长度,而是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生命的广度、深度和浓度。
“诗仙”、“酒神”和“孤独旅人”,这三个关键词是李白形象的独特“标签”:“诗仙”——往来于“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的虚幻与现实之间;“酒神”——陶醉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沉迷与清醒之际;“孤独旅人”——踯躅于“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的入世与出世之中。这三个“标签”相得益彰,共同构成李白的鲜明形象。
李白是不幸的,他无论如何渴望“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终其一生也未能实现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但李白也是幸运的,他那些“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文,留存千百年,影响五大洲,使他的形象永远活跃在读者的心中。(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 付鹏图)
以上稿件来源于帅作文高中版,更多精彩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