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元”概念作文中,“套话派”“骑墙派”如何纠偏

极目新闻 2023-09-17 21:20:52

导语:最近,我们明显感觉各大联考作文题目被“元”包围了。所谓“元”,是作文情境材料中的核心概念。一元,指的是作文情境材料设置了一个核心概念;二元,指的是两个或两组核心概念;三元,指的是三个或三组以上核心概念。

鉴于各地考生对“元”解决之道的理解不同,在对核心概念“元”的具体论述层面,也有参差不齐的表现,我们单从考场作文的具体表达中,来归纳学生作品容易出现的“套话连篇”不知所云,“骑墙摇摆”不明立场等表达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之道。

大量所谓“高级概念”的堆叠真的能让作文高级吗?那只不过是“假大空”的套话而已。

套话派:揆诸当下,娱乐至死的达达主义大行其道,充斥耳畔的享乐浮夸之声瓦釜雷鸣,我痛恨利己主义遮蔽青年耳目,“软世代”紧捂青年唇舌,磨砺已予时代中难觅踪影,如此这般,何其衰也?困难来临时“伤秋宋玉赋西风”毕竟无意义,效“且陶陶,乐尽天真”的遗世独立无法苟存自安,于自身局限身陷泥潭已成常态。

这是高三考生近期联考作文的真实表达,其中充斥着“达达主义”“软世代”多个抽象名词,不知是否让你回忆起了某年浙江卷极具争议的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从考场作文观点鲜明、立意深刻、逻辑清晰、有文采创新的四大维度去看,这段文字的表达是不合格的,套话连篇,不知所云。

骑墙派:

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存在即虚空”,都在告诉我们尘世的混乱要回归到最纯真的时候。而做到这一步,首先要摒除杂念,去掉那些贪念与欲望,静心做一抹入污泥也未沾染浑浊的莲。最重要的就是舍弃贪念与欲望,既要理解道的“无为”,又要勘破“佛”的空虚,做一个追逐本心的人。就像屈原在被渔夫问“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时, 答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道家和佛教的思想到底哪一个更能有助于青年的成长?该文段用“既……又……”的表达看似囊括了一切,其实什么实质性的论述也都没有。中途偷换概念,不当外延,体现出“骑墙派”表达中的“生硬”与“绝对”,例如“首先要摒除杂念,去掉那些贪念与欲望”,摒除杂念很好做到吗?贪念当然要去掉,但欲望一定是贬义的吗?屈原相关古文和以上观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怎么修正这种行为?我们以下面文段的完整表达为例:

鼓励“汉化”,坚守汉化执念,坚定民族自信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从钱学森对“灵境”的执念,到冬奥场馆主题名字的“中国味”,我们看到了温柔敦厚的中国人在用朴素浪漫的方式坚守和展现着华夏民族最本真的自信……曾几何时,“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警示牌“羞辱”几代人也“激励”几代人,如今物质文明的极大进步似乎超越了以往所有的时代,我们在纷至沓来的文化思潮围猎下是否仍有执念?

前不久三只松鼠“眯眯眼”辱华事件带来的歪风邪气还历历在目,文化霸凌的背后必然是己民族文化的软弱,一个骨子里不自信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数千年文明却没有对此传承发展执念的民族是可笑的,在一部分青年徘徊犹豫时,一些优秀青年把“嫦娥”送上月球,把“祝融”派往火星,为探索宇宙开“天眼”,为科技独创开“鸿蒙”……“汉化执念”并未使科技减色,反而体现对民族自信的彰显,试问,我辈怎能舍此“执念”?(《文化执念有真味,世界爱上“中国味”》)

首先,这段文字论述的是“汉化执念”的核心元,是鼓励汉化还是任凭不良思潮侵袭围猎?文段给出了清晰坚定的态度,整体表达有且只有“汉化执念”一个核心名词,没有让概念外延,围绕核心元紧凑地表达,避免了套话连篇。其次,没有任何“骑墙”倾向,给出具体解决策略和事例。如汉化的坚守在钱学森的执念里,在中国航天精神及科技产品里,有清晰明确的观点倾向,对文化霸凌说不,对文化不自信敢于批驳。最后反问“我辈怎能舍此‘执念’?”,强化观点表达,达到论述目的。

综上,解决“套话连篇”“骑墙摇摆”需要明确的策略如下:

①论述段落有且只有一个(组)核心“元”,避免大量陌生概念的堆砌。

②不要一上来就“偷懒”使用“既……又……”的逻辑,要带着解决意识去写文章。

③“我手写我心”,高考生的表达要尽可能有“我”,不要混淆概念,要旨意明确。

(河南省郑州国师实验高中 王帅)

责任编辑:周静文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