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中考主题——自我挑战

极目新闻 2023-07-17 11:28:09

【主题阐述】

时代风起云涌,机遇不断闪现;社会快速腾飞,挑战层出不穷。正是在挑战的过程中,人生的背景才更显得壮阔与宏大,人生的色彩才更显得斑斓与丰富。雨果说:“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人生就是一场与自己的比赛,挑战自我,是人生永恒的追求。“无限风光在险峰”,也只有勇于挑战自我、拒绝平庸的人,才能展现绚丽风彩,实现自我价值,铸就精彩人生。

“自我”类命题既贴合青少年生活,又能引导考生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每年都会涉及。在社会飞速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今天,勇立潮头、奋发进取的“挑战自我”,势必奏响生命的最强音,成为中考命题重点关注的内容。

【考题再现】

1.我创造了新纪录(2022·北京卷)

2.话题作文“迎”(2022·湖北襄阳卷)

3.让我试一试(2022·山东淄博卷)

4.是你,让我超越了平常的自己(2022·广东深圳卷)

【命题方向】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有话可说、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命题会更多地关注同学们的生活经历和成长感悟。命题可能结合“成长”“自信”“心态”“理想”“个性”“担当”“理性”“逆境”“人生”“成功”“挫折”“价值”等热门话题。不论结合的是哪个具体的话题方向,探讨的其实都是其本质、意义价值和实现途径。

【方法解锁】

1.着眼本质,展现奋发姿态

挑战自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追寻理想的坚守,是一种知难而进的自信,是一种大胆突破的魄力,是一种不甘平庸的斗志,是一种深谋远虑的睿智,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博取,是一种抓住机遇的巧变,是一种逢高必攀的进取,是一种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同学们要撷取成长路上的难忘经历、人生路上的别样体验,积极展现这种进取的态度,奋发的姿态。

挑战自我类的作文题多是一个完整的词语结构,甚至是一个句子,含有一个鲜明的中心词,指明文章的写作重点。文题中也往往含有一个画龙点睛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它决定文章的内容甚至结构。抓住中心词和“题眼”,以便确定写作方向和内容。

如2021湖北十堰卷的“踮一踮脚就能够到”。“够到”就是刚好能够碰到,它的前提是“踮一踮脚”,这就表明“够到”存在前后的变化,宜用对比。“够到”的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终点线、小目标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在此过程中,“我”不惧挑战,完成了自我超越,能力、思想、品质等有了提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成长,体现了美好追求和奋发姿态。

2.着眼意义,调动个人体悟

挑战自我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能锻造人的品格和意志,激发人的潜能,助力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命运的强者,促使我们取得成就、获得成功……真情动人,真理服人。这就要求我们叙写自我在成长路上的真实经历和真切体验,用真挚的情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体验,叙写真情,感悟真理。挑战自我类的作文立意,要尽量占有高度,挖掘深度,做到意高旨远。

如2021宁夏卷:在田径赛场上,我们不断刷新着自己,达到了某个目标,突破了某个极限;在学习中,我们不断激励着自己,读完了经典,攻克了难关;在生活中,我们不断挑战着自己,做好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最终我们会发现,正视挑战,获得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相信自己。请你讲述生活故事,表达自己的见解,抒写自己的感受。

材料的内容指向“挑战自我”获得了什么,也就是意义和价值。不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挖掘挑战的积极意义,如:激发潜能、突破极限、攻克难关、收获成长、刷新自己、成就自我等。

3.着眼途径,突出重点内容

要挑战自我,就要认识自我,树立理想,博取未来;就要走出舒适圈,勇于突破;就要坚定信念,不怕挫折,顽强拼搏;就要有坚强的勇气、强大的自信、无畏的姿态、惊人的毅力、宽广的胸怀;就要虚怀若谷,不断学习,刻苦练习,提升实力……

写作时,要精选符合立意的典型材料,突出重点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真实的经历、真挚的情感都更易于把握和写出打动人的力量。如2019福建卷:成长的路上,我们不断迎接挑战,努力完成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或有形或无形,都是我们成长的印迹,也许其中就有自己心中最好的作品,也许最好的作品还在追寻的路上。以上文字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和感悟,请以“最好的作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此题中的“作品”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虚实结合相映相生,有着广泛的可供挖掘的素材。选材不要止于浅层次表现具体某一项作品,而应该关注到习惯的养成或者品质的锤炼。如一场文体活动可以是你最好的作品,你从中学会沟通和合作;文集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书写成长路上的困难及蜕变。在写法上,可以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对比烘托等写法,升华主题。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初级中学 罗林)

以上稿件来源于帅作文报初中版,更多优秀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

责任编辑:周静文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