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语言风趣,文章更添魅力

极目新闻 2023-07-05 09:11:17

【课文概括】

手指(节选)

□丰子恺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①

▲①总写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手指的特点,语言轻松诙谐。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②

▲②分写大拇指。抓住了大拇指不美的外表和默默奉献不图名利的特点。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③

▲③分写食指。点出食指是受到伤害最多的手指,突出食指的作用之大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④

▲④分写中指。中指相貌堂堂、身居要位,但是干活不出力,作用不大。借一事物来描写人的品格,表情达意含蓄有力。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⑤

▲⑤分写无名指和小指。它们样子最可爱,能力最薄弱。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⑥

▲⑥总写五指团结一起,“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通读赏析:课文《手指》主要讲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工作及优缺点,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作者选取了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即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并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语言幽默风趣,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悟生活哲理。

【牛刀小试】

五官

□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四小学 张鑫洋

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它们各有不同的样子和作用。

最灵动的是眼睛。瞧,它乌黑又明亮,灵活地转来转去,还是一对双胞胎。在脑袋、脖颈的辅助下,它可以看尽一切美景。人们通常把这个能力叫——视力。

再说说我们的耳朵吧!耳朵也是双胞胎。为了能听到世界上的一切声响,它们没有占据中间的位置,也没有一定要站在一起,而是分别守在脑袋的两侧。多么具有牺牲精神呀!这样的耳朵怎能不令人敬佩呢?它的能力叫——听力。

最有趣的是我们的鼻子。鼻子挺得高高的,好像很骄傲的样子,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它让两个鼻孔深深地通向肺腑,能闻香避臭,也能辨别不同事物的不同气味。它的能力被称为——嗅觉。

五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嘴巴。没有嘴巴,所有的美味佳肴都无法品尝;没有嘴巴,所有的感受都无法表达。嘴巴是我们生命的入口,嘴巴也是我们精神的出口。

最后一个是眉毛。如果你觉得眉毛的作用不大,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你没看见下雨的时候,雨水被眉毛拦住的情景吗?它可是眼睛的保护伞呀!眉毛最是千变万化,什么一字眉、柳叶眉、金豆眉、飞艳眉、远山眉、剑眉……各种各样,数不胜数。而且,眉毛也能传情达意,像眉开眼笑、愁眉苦脸、眉飞色舞、扬眉吐气、挤眉弄眼……说起来还真不少。所以呀,可不能小瞧了眉毛!

对于五官,我绝无偏爱,因为每一个都不能缺少。正如《手指》一文所述的那样,五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湖北省武汉市吴家山第四小学 朱秋玲)

以上稿件来源于帅作文小学版,更多优秀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

责任编辑:周静文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