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解锁人物素材的正确打开方式——以“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为例”

极目新闻 2023-06-25 09:39:43

导语:作文素材积累历来是高中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且无法回避的一个教学点,目前市面上各种素材类书籍堆积如山,学生手里也有来自各方的素材。面对如此之多的素材,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积累成为当下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结合教学经历,我以人物素材积累为突破点,以“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例,从两个方面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明确一个目的——人物素材服务于中心观点

在积累人物素材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积累人物素材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部分,典型人物在作文中往往作为论据出现,证明中心观点。这应该是积累前首先要明确的。针对某一个具体人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勾连一些主题词,帮助学生多角度分析手中材料,达到有效积累的目的。

以“202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钱七虎为例,其身上闪耀着无数人性的光辉,但“奉献”这个词就可以作为积累这则素材的重要主题词,积累示例:

奉献:为我国战略工程装上了“金钟罩”,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资助了584位困难学生,他把自己的院士津贴、获奖奖金、工资等捐助慈善事业累计超过1800万元,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

以此类推,所有人物都可以通过类似方式,将其事迹凝练,并找到主题词来统摄,这样不仅服务了中心观点,还有利于学生串联记忆相关内容。

把握两个途径——真实数据和动人画面

明确了积累目的,我们就需要了解,什么样的素材才能真正起到证明观点、打动读者的目的?仔细分析优秀作文,不难发现,拥有真实数据和动人画面的人物素材是最好的素材。

真实数据,强调真实,这本就是议论文论据的核心要求,与此同时,真实数据还能够证明写作者是真切了解我们所积累的人物而不是贴标签写作。以体育类人物徐梦桃为例,在学生的真实写作中,会有类似表述:“正是源于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的本手才铸就了她北京冬奥会上的冠军一跳的妙手”看起来十分完美贴切,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替换人物名字,稍加改编就可以写出无数类似例子,可以说,无论哪一名运动员,都可以说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可见,缺乏了真实数据作为素材支撑,这个例证就会沦落为“万金油”,无法有力论证我们的观点。所以在指导学生的积累中,需要积累人物身上的特殊数字,以真实数据来充分证明。针对徐梦桃的积累就可以有如下积累:“3次错失金牌,她没有放弃,在北京冬奥会上,徐梦桃以全场最高难度BFFF动作,得到了108.61的最高分。”

真实数据能够有力论证,动人画面则起着打动读者的作用。何为动人画面?且看一例,“如果你们觉得我说得有道理,请扣1。”“喜欢我的视频,就请关注我,并且一键三连。”镜头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推荐自己的视频。这是一则非常鲜活的事例,画面感十足,如果拿来例证2023年广州一模的论点“灵活地把握势”则非常贴切,而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究其缘由,就是这则素材里面加入了有画面感的语言。

积累有画面感的语言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人物的经典话语,如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我们生活在一个历史上难得的时代,要分秒必争,从富到强,不但要用科技造福中国,还要造福全世界。”;如银发知播戴建业:“一个人不能红得太久,太久可能就毁了。任何人要是一直在聚光灯下,什么事也干不成。”都是人物最为经典的语句,积累时要特别留意。第二个途径则是专有名词及重要动词,专有名词强调专业性,动词则是一个句子的灵魂。例如扶贫英雄杨宁,可以如此积累:“杨宁回到家乡后,面对父母的嗔怪和村里人有点异样的目光,她用行动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她默默地帮老人填写材料申请低保、处理邻里纠纷、入户走访调查……改变家乡面貌,让家乡父老过上更好日子的想法一旦生成,她就仿佛有用不完的劲。”这样一段积累,不仅将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展现了出来,而且读来生动鲜活,是我们指导学生积累素材需要特别留意的。

综上,用“一个目的,两个途径”进行人物素材积累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相信有了这样了积累,学生就能够真正实现有效积累而不是随意抄写,为自己的考场作文写作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四中学 张起帆)

以上稿件来源于帅作文报高中版,更多优秀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

责任编辑:周静文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