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高分展丨谋篇布局起好步

极目新闻 2023-06-16 16:52:50

导语:结构之于文章,如同骨架之于人。若是结构没有建构好,文章便难以摆脱全文塌陷的风险。“结构清晰”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要求,谋好篇布好局,让阅卷老师一眼看清你的行文思路和逻辑是博得高分的一个重要保障。

【技法指津】

一、总分总结构

总分总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但要真正用好应做到:总括得法,分论有术。

总括得法。总括分为开头的“总”和结尾的“总”,开头部分的“总”要紧扣作文材料内容,或概述或引用或解析,进而提出论题或论点,这部分要做到开头靓、入题快,观点的表述要完整、清晰、精练,使这个“总”成为一个总纲,并为下文的“分”铺张,才能做到“纲举目张”。结尾部分的“总”,内容上要对前文的“分论”进行概括总结,并再次结合材料,点明题旨,深化中心;结构上和开头形成呼应;语言上需简洁、刚劲有力。

分论有术。首先,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论述中心论点服务的,所以分论点必须和中心论点在主旨上保持一致, 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 其次,一般以设置两三个分论点为宜,且最好放在每一部分的开头或结尾;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句式结构要基本一致,内容表述要紧扣材料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部分都扣题。再次,分论点之间既不能互相矛盾、对立,又不能相互包含、雷同,而是要形成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一般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三种。

二、引议联结结构

“引”。即引用、引述材料或名言警句,或概述,或摘取,取其关键处,并据此提出自己的观点。

议”。深入剖析、挖掘,就事论事地对所“引”材料做一番分析。这是由“引论”到“本论”的过渡性文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联”。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类似或相反的现象、事件,也可以由今及古联系历史上类似或相反的现象、事件等。

“结”。照应材料,与标题或开头呼应;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

我们可以在“联”的后面加上“辩”,这样该结构就变成了“引一议一联一辩一结”。“辩”就是辩证分析问题,是使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往往用“话又说回来”“当然”“诚然”等来过渡。有了这一部分,文章的论证会更加严密,观点也更加客观。

三、起承转合结构

概括地说,起承转合结构就是提出论点,阐释分析,思辨或让步分析,最后归纳总结。这很好地应和了当下高考作文写作的要求——体现考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思考的效度等。此外,该结构条理分明,能让阅卷老师快速掌握考生的写作思路,把握其写作内容,比较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当然,针对记叙文,也需要我们学习一些常见的结构布局,要注意观照并列组合式、一线串珠式、双线并行式、蒙太奇式等。另外,还要注意结构不能残缺,要有头有尾,首尾照应,文体要素齐全,符合文体格式要求,过渡照应紧凑严密。

【考场范文】

学习今说

□北京一考生

中国文化典籍浩如烟海,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语有言:“学不可以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青年应正确理解学习,挺立于时代潮头。①①开篇引用《劝学》古语,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开头靓、入题快。

苏轼的《和董传留别》诗中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可以滋养心灵,增加才情。学习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富。这些年,两位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武亦姝,一位是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艺姝2000多首诗词储备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②

②引用苏轼的诗句,提出分论点一。列举武亦姝、雷海为的事例论证学习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与灵魂,说理充分,有理有据。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学习可以让我们与社会紧密联系,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他的故事不仅向我们展示了知识的力量,更展示了实践的力量,而学习便是使两者结合的方法。可以说,是学习的力量赋予了钟扬成功。学习让我们获取知识,学会实践,走向成功。③

③引用《荀子·大略》中的名句,提出分论点二。钟扬成功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学习可以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因学习而书香致远。学习有益于开阔眼界,提高格局,学习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开平气象中看到隐患,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从历史幽暗中看到未来,从人性冷漠中看到道德之光,学习促进我们与外界达成一种和谐包容的关系,学习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④

④引用李大钊的名言,提出分论点三。运用排比句继续深入谈学习的作用,学习不仅能让我们看清未来,也能认识更好的自己。

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坚持学习的楷模。⑤

⑤引用优美的诗文古语阐明陶渊明、杜甫、杨万里都是坚持学习的楷模,雅致凝练,论证充分。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我们正青春,应正确理解学习,传承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思接宇宙,气满乾坤。⑥

⑥引用苏轼《望江南》词句,勉励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趁青春认真学习,接过古代先贤的知识,开创新世界。呼应开篇,强化观点。

【阅卷总评】

本文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围绕“学习”这一关键词从“滋养心灵”“与社会紧密联系,与实践相结合”“为我们指明方向”三个方面,引入典型事例进行透彻分析,赋予了“学习”新的时代内涵,阐释了“学习”的重要性,启人深思;最后归结全文,呼应开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思路清晰,首尾照应,结构完整。文章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引经据典,列出三个人物坚持学习的诗文古句,说明作者在平时就用心积累,才能在考场上信手拈来,值得学习。

以上稿件来源于帅作文报高中版,更多优秀内容可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

责任编辑:周静文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