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保家卫国,巾帼不让须眉——《木兰诗》素材解析

极目新闻 2023-04-10 09:48:51

【课文回顾】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展现出了亲切生动的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对人物的刻画细腻丰富,使木兰孝顺、果敢、飒爽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回味。

【多维解读】

1.保家卫国的热忱

《木兰诗》一文热情赞扬了奇女子花木兰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木兰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是其英雄品格最大的精神力量源泉。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她挺身而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即便身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惨烈境地,她也未曾后悔,履行着自己身为军人的职责。在我们当今社会,也有很多像木兰这样的英雄,他们舍小我,为大我,用大好年华和一腔热血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2.发自肺腑的孝顺

得知年迈的父亲要被应征参军后,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军中有明确规定,女子不得参军,如果被人知道了她的真实身份,可能会危及生命。但她还是毅然离开了安逸的闺房,“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一路跋山涉水,开始了从军的生涯。木兰此举,是由于她对父亲深深的爱,她不舍得父亲再为战事奔波,甚至断送性命,所以即便知道前路危机重重,她仍旧鼓起勇气奔赴了战场。这样的孝心让人感动。

3.勇敢打破性别偏见

作为一名女子,木兰表现出了不输男儿的英雄气概和果敢个性。她替父从军,征战沙场,战功卓著,她用自己的力量向人们证明,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巾帼,从来不让须眉。很多人对女性的固有印象,就是柔弱、娇小,殊不知,女性也有坚韧、顽强的一面,她们也会为了至亲、国家挺身而出。

4.对自己有清醒认知

木兰取得卓越战功后,“可汗问所欲”,木兰回答“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面对丰厚的嘉奖,木兰不为所动,而是一心想要回到思念的故乡,见一见自己久未谋面的亲人。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在名利和物质面前,她不曾迷失自我,这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适用话题:爱国情怀、英勇、果敢、孝道、性别偏见、认识自我、不忘初心

【考题回放】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2021·陕西卷)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大家都说他的理解不对。请你说服他。

2.有评论说,“不闻爷娘唤女声”一句点出了木兰当时的处境和身份。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2017·福建卷)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了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边塞军人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了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体现了木兰怎样的品性?

(参考答案扫码关注帅作文公众号)

(湖北省仙桃市沔州学校初中部 汤敏飞(特级教师))

(以上稿件选自帅作文周报初中版,更多优秀作品可关注帅作文微信公众号:shuaizuowenzb

责任编辑:周静文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