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云南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城市人文启示:超越年龄的狂欢与共生

极目新闻 2025-04-16 19:12:05

极目新闻记者 韩婷 高东起

2025年云南西双版纳泼水节从区域性民族节庆演变为全民参与的“现象级”文化事件,其吸引力突破年龄圈层,从儿童到老人、从本地居民到国际游客,展现了传统节庆在当代社会中的强大生命力。这种“全城狂欢”现象不仅是文旅经济的成功案例,更揭示了城市发展中文化、治理与人性需求的深层互动。

微信图片_20250416113524.jpg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泼水盛况

文化包容性:传统节庆的“破圈”密码

传统仪式留住文化根脉,吸引中老年群体;现代创意激活年轻基因,电音泼水等新形式满足年轻人对“社交+娱乐”的需求;亲子泼水游戏、非遗手作体验成为家庭情感的纽带,让文化传承自然发生。
云南的节庆设计兼顾了“神圣性”与“游戏性”,避免了文化符号的单一化消费。

从孔明灯祈福后,极目新闻记者深深感受到通过“被泼水、接受祝福、主动参与”的行为链条,完成从旁观者到文化体验者的身份转化。

微信图片_20250416113535.jpg万人齐放孔明灯

城市引导:让市民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体

将社区力量激活,本地居民自发组成“送水队”“文明劝导员”,将节庆转化为市民荣誉感的实践;商家通过“泼水装备共享”“免费姜茶”等微公益行为,构建商业利益与社区责任的良性循环。
城市人文精神的培育依赖于“政府引导+民间自发”的双轮驱动,让市民成为文化传播的主体。

微信图片_20250416113531.jpg民族民间文化大游演

社会价值:狂欢背后的共同体构建

泼水节期间,水花飞溅中官员与百姓、游客与居民、不同民族的身份暂时消融,形成“平等互娱”的短暂社会情境。这种“去阶层化”的集体狂欢,为现代城市提供了缓解社会焦虑的情绪出口。可见,节庆可成为城市矛盾的缓冲器,通过共享体验促进社会信任重建。

从这次的孔明灯、泼水节等活动中可以看出,人们对地域认同的强化与输出。

微信图片_20250416112544.jpg引起共鸣,连续两天登西双版纳本地榜Top1

在外务工的版纳人有的返乡过节,有的通过社交媒体看视频、直播等报道“家乡狂欢”,形成文化自豪感的传递链;游客将泼水节体验转化为“云南印象”的核心记忆点,推动了地方文化IP的全国性扩散。外地游客实名羡慕云南人的文化自信。

当然,狂欢之后也要警惕“泛娱乐化”对文化深度的侵蚀,部分游客将泼水简化为“打水仗”,可能导致文化意义空心化,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沉浸式文化导览、仪式解说员等设计,引导公众从“玩水”转向“懂水”。让我们期待云南的更多可能性。

微信图片_20250416113540.jpg泼水广场盛况

责任编辑:叶晓英 值班主任:胥甜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