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导游分会发布公示:
北京导游龚贺在带团游览时因热射病送医,经抢救无效离世。我会根据《导游爱心互助金管理办法》之规定,经理事会研究通过,拟向龚贺支付伍仟元援助金,现进行公示。接受广大会员监督。
公示时间:2023年7月10日至2023年7月14日(5个工作日)
他倒在了北京的酷暑里
7月2日上午,48岁的导游龚贺带着研学团的孩子们穿梭在北京颐和园景区中。两个小时后,烈日当空,高温袭来。龚贺脚步放慢,话语减少。
没有人发现他的异常。他默默带着孩子们上大巴不久,彻底昏睡在座椅上。
送院抢救时,他的体温升到42摄氏度。医生最后给出结论,“送晚了”,他死于热射病。
从业20年的导游龚贺,永远留在了北京的酷暑里。
7月5日,龚贺告别会现场指示牌。
导游龚贺的最后一站
那天,颐和园是龚贺带团游览的第一站,也成了最后一站。
北京市气象局2日7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早上8点,按照预定路线,龚贺从酒店出发,和研学团的孩子们坐上大巴车,和他一起的,还有一名助教。出行前,他们备好了遮阳伞和矿泉水。顺利的话,下午五六点就能完成当天的行程。
研学团队一般30至40人,以6岁到12岁的中小学生为主。通常还有一名研学老师作为助手,协助导游完成带团工作。
作为领队,龚贺主要提供旅游景区的讲解服务,还包括介绍北京的饮食文化、传统习俗等。大巴车行驶时,他也会对行程和景点进行讲解。到午间,他再负责安排所有人用餐。
龚贺在给小朋友们讲解上午10点左右,他们抵达颐和园,气温也在不断升高。颐和园是室外游览景区,每到假期,游客熙熙攘攘。北京市气象局数据显示,当天12时,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35-36℃,其中南郊观象台气温36.3℃,高温黄色预警持续中。导游王冰也带团走过颐和园的线路。在她看来,这个景点算是比较轻松的,而像故宫这类景点一般连带着看清晨的升旗仪式,凌晨两点就要起床。旅行团通常会安排逛完颐和园,下一站去圆明园,或科技馆,或鸟巢和水立方,上午和下午各安排一个景点。
游览前半程的一个小时里,龚贺像往常一样,耐心地向所有人做讲解,他尽量选择在阴凉处,避免太阳照射。但是到了后半程,他的话明显变少了。
从颐和园出来之后,龚贺提前联系过大巴车司机,确定车停放的位置。大巴车司机回忆,龚贺和他语音聊天的时候,已经听不清楚他说的话。司机便直接打电话告诉他在哪里上车。龚贺身高1米8.体重两百斤左右,在人群中很显眼,朋友们称他为“大熊”。但那天,没有人注意到他异常,他也没主动提起身体不适。
中午12点16分,上车以后,按照规矩,龚贺应该要拿起话筒告诉孩子们,下一站要从这个地方去吃饭的餐厅,车程大概多久,到了餐厅要怎么做等等。但是那天,他坐上大巴车第一排座椅后,就没再说一句话。
车开到了餐厅所在地,龚贺一动不动,没有下车,助教则把孩子们带到餐厅。司机扭头对龚贺说,该下车吃饭了,这才发现他已经昏迷了,急忙跑去告诉助教,助教拨打了120救护车,那时已经是下午一点二十左右。
37岁的王冰和龚贺认识有七八年,曾与他共事。让她最难过的是,龚贺从出现不适到昏迷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发现异样。
龚贺的前同事和朋友张凯提到,行内人对这种情况比较敏感,“发现不对劲,会第一时间给旅行社打电话。”王冰解释说,研学团的助教多数都是由旅行社招的兼职人员,最主要的工作是看着孩子们,以防走丢。
据龚贺的同事向张凯转述,他被送到医院之后,体温是42摄氏度。医生说“送来晚了”,死因是“热射病”。“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患者体温会迅速升高,高达40摄氏度以上或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意识障碍等症状。
吴威是龚贺从小到大的朋友,也是一名导游。龚贺出事前一天,他正在青海带团,还跟龚贺说自己有高原反应。龚贺分析说,“你三年半不出团,身体免疫力下降了吧。”
6月25号那天,龚贺送吴威去坐机场大巴,第二天飞青海。那天龚贺临别只说了句,“等你回来再说。”如今,吴威再也无法知晓龚贺想说什么了。
持续高温,小心热射病!
热射病是怎么回事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
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谵妄、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
为什么会得热射病
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经典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
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热射病的常见症状
1、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发作、昏迷等;
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
部分患者后期可遗留长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共济失调等。
3、其他症状
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 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热射病预防重点人群
★敏感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如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与行为障碍、肾脏疾病及糖尿病等患者;
★户外作业人员,如农民、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人员。
现场怎样急救处理
热射病可能危及生命,在试图给患者降温的同时,周围其他人应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1.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
2.无论使用何种方法,迅速给患者降温。如:
★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
★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
★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
★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
★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
★天气干燥时,将患者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避免患者伤害到自己。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发生。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体温持续升高,甚至超过40℃,应及时就医。
2.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医。
3.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应及时就医。
4.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超过20次/分,吸气吐气量小,应及时就医。
5.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此时应及时就医。
如发现以下情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或协助拨打 120:
1.昏迷:丧失意识,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或没有反应。
2.极度虚弱:感觉没有一点力气,几乎动不了。
3.意识模糊:无法准确地感知周围人或事物,如不知道自己在哪、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
4.谵妄:精神错乱,胡言乱语。
5.癫痫:全身肌肉不自主的抽搐,没有意识,对外界刺激没有任何反应。
如何预防热射病
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导游分会、北京市顺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