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杭州一家医院工作的一位妈妈发在朋友圈里一张图片,上面是她每天坚持给女儿写的鼓励贴,每天挖掘孩子的点滴闪光点,转眼间已经200多天了。
因为和初二的女儿每天像陌生人
开始写鼓励贴
密密麻麻的鼓励贴,每张上面字数不一,按每张100字左右计算,两百多张也有两万多字了。这位妈妈好用心。
小狮妹联系了她。她回忆起最初开始写鼓励贴是在去年。那时,女儿读初二,正值青春期,成绩不稳定,她和老公很是焦虑。跟女儿聊天,谈起学习,她就爱答不理的。
小学一向乖巧的女儿变成这样,两个人一急,就冲女儿吼:“你再这样下去,高中也考不上,考不上高中 ,就上不了好大学,将来只能讨饭去了。”
这样的话一说,女儿更生气,话也不跟他们说了。每天回到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她说,只有送吃的喝的进去时,能跟女儿说上几句话,另外时间,女儿跟他们就像陌生人一样。
那段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她,偶然和邻居聊天,邻居介绍她听了一些讲座,然后里面指导了一些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其中就有鼓励贴。她就开始尝试了。
最初是写在手机里给女儿看。鼓励的内容她按照讲座里的指导,表扬女儿的事情很具体,就是早上起床特别迅速,效率特别高。给女儿看了,感觉女儿微微露出了笑容。这样,每天她努力找女儿的闪光点,一点点记录下来。有时是房间整理得特别好,有时是书背得很流利。下面是她写的几份鼓励贴。
她也说服老公,学着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让亲子关系就围着学习成绩转。
以前每次大考小考,拿到分数她和老公会因为成绩好坏或高兴或生气,那时开始,如果女儿考得好,会跟她说:“你前段时间的努力,有了成果啦。”考得不好,他们会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找找问题。”
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女儿和他们的话多了起来。有时心情不好了,还会要求翻看手机里妈妈写的鼓励的话。
为了女儿方便,她决定把这些话写在便签纸上,贴到墙上,到这样一天天坚持下来,已经贴满了一整面墙。而这面墙是女儿时不时会驻足的地方。
现在,女儿面临中考,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女儿学校里有什么事都会拉着她聊天。女儿的成绩也越来越好,老师几次跟她说“发现了一匹黑马。”对待中考,她和老公也态度一致,不给女儿压力,经常说的话是:“考得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会继续爱你。”
好几位妈妈亲测有效
这位妈妈还建了一个群分享家庭教育心得,她也让记者进了这个群。
群里不少爸爸妈妈一起在学习,其中用上鼓励贴这种办法的有不少。好几位妈妈都是贴满了一面墙。
他们也会分享自己写的鼓励贴到群里。下面就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
还有位妈妈很兴奋地分享了孩子表扬自己的一个贴子。
这些妈妈都说,用上鼓励贴,并且改变了与孩子相处时的态度后,家里的气氛好了许多,很有效。
也有孩子觉得鼓励贴很烦
记者之前采访过一位因为儿子迷恋游戏而生气摔了iPad的妈妈,她也曾坚持几个月一直给儿子写鼓励贴。
昨天,小狮妹问她家里的情况,提起儿子她还是一肚子气:“马上要小升初了,现在还是想方设法趁我不注意时玩上一会儿游戏。“
她发来了她写过的鼓励贴。上面有时她会表扬儿子的具体的事情,比如“你今天只打了十五分钟游戏,就去写作业了。妈妈相信你打游戏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我们一起加油!”
有时候,写得很简单,就是“今天你书看了好几本,真棒!”。她说,写简单的时候,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儿子的闪光点,但想要坚持,就有点应付了。
记者和她儿子聊了聊,提起鼓励贴,他不停地说:“妈妈好烦”,他还说,感觉妈妈写了那么多,就是想让他少打游戏,考试考好一点。
老师也会用“鼓励贴”
来给学生加油
文海实验学校名班主任李小军对写鼓励贴的方式很赞成。不过,他建议,鼓励孩子提高成绩,不能一味地用结果来导向,“加油,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可以考到班级前十名的”,这样的鼓励关注的是结果,孩子会有压力,觉得考不到前十名自己就是失败者。可以这样鼓励孩子,“加油,相信你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来解决自己学习中的问题,相信你是会主动问老师的!”。
另外,他认为,当孩子失败时鼓励固然重要,孩子成功时我们的鼓励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成功时情绪高涨,我们鼓励孩子总结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鼓励孩子积累经验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此时的鼓励更有作用,特别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景成实验学校的王荣平老师教过好多届初中毕业班,担任班主任多年,也经常给孩子们上一些心理辅导课。
她觉得,妈妈给孩子写鼓励贴,可以给孩子一些激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一个孩子在收到鼓励贴之后,能够从妈妈那里获得一些名人名言一样的效果,可以给他加油打气,使他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传达一定的信仰的力量。如果孩子从中有收获,这个事情挺好的。
对没起到效果的妈妈,她觉得要看妈妈们是否心口如一,这些鼓励贴的内容是否与孩子本身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只是一些空话和套话,那么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无感、厌倦甚至觉得反感,“妈妈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变化,而不只是依靠鼓励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交流,应该有形式的变化。”
王老师说,她也会采取口头的和书面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形式给学生鼓励。但鼓励时切记,不能太过功利,不能目的性过强。比如那位总想让孩子少打游戏的妈妈的鼓励贴,屡屡表露这样的意图,也会让孩子反感。
王老师班上平时有一本日志,孩子们记完作业之后,她会建议他们写一点今日得今日享之类的内容,她每天批改。看到有的孩子说自己今天体育课跑了很多圈,她就会说:“你的坚持很有意义。”有的孩子会画一些漫画来表达自己今日所感,她就说:‘你的画,挺有故事感。’这样,在每天的随笔对话当中,就给了孩子们书面的鼓励。
“不光是我来鼓励,我也会把一些孩子的故事告诉任课老师,让他们也来鼓励学生。学生之间也通过日常点评的方式或活动卡片的形式,互相鼓励。我们每个月会评选班级之星会发小奖状、纪念品,用这样的正式的场合来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