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益阳1月6日消息(记者欧峰实习生严婧通讯员徐钢)春节将近,眼下,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的腊鱼腌制进入最佳时期,人们都在抢抓晴好天气晾晒腊鱼。
整齐挂放、晾晒的腊鱼(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在大通湖生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大坪里,刚捕上来的大鱼堆积如山,工人们正在忙着剖鱼、清洗、腌制和晾晒。
腊鱼是湖区人民“年夜饭”餐桌上必备的美食,因此,腊鱼的制作销售也成为了大通湖区的一大产业。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鲜鱼都能制作成腊鱼,只有草鱼、青鱼、鳡鱼等肉质较厚,且每条在15斤以上的鱼类才是腊鱼的首选。大通湖区因独特的水质资源,鲜鱼以生态养殖为主,由其制作出来的腊鱼味美鲜香,市场行情特别紧俏。
腊鱼飘香(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该公司总经理康朝辉介绍,腊鱼制作从立冬后就开始了,可以持续两个多月,预计可加工生态腊鱼近6万斤,产值达200多万元,带动周边3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经过近5年的水环境治理,12.4万亩的大湖水质持续向好,原来单纯以水草种植和大湖水环境治理的企业将眼光瞄向了生态水产品的市场,正开足马力,准备在今年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