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新闻 见习记者 赵茜
精致的玩偶娃娃售价竟上千上万?在“娃圈”,这样高昂的价格屡见不鲜。即便如此,仍有无数年轻人敞开钱包,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只为收获一款心爱的娃娃。“买娃”远不是结束,想要自家“娃”长得好看,后续还需在妆面、衣服、发型等方面下功夫,由此也衍生出更多新的产业链,例如专门给娃娃改妆整容的改娃师。据媒体报道,部分改娃师月收入甚至高达4万左右,且生意火爆,供不应求。
制作精良的“娃娃”缘何能拴住年轻人的心?“娃圈经济”如何运转?带着这些问题,天目新闻记者和“养娃”的年轻人聊了聊。
BJD娃娃。图片来源:博主兔子
“养娃热”的背后
是追求美感与陪伴
“我手中持有的BJD娃娃价值已经超过10万元,每年大概会花5万块左右给娃娃上妆、做衣服。”第二年玩BJD娃娃的博主Helen告诉天目新闻记者。
“娃圈”娃娃种类繁多,有棉花娃娃、MJD(机械关节娃娃)、小布、胶皮娃娃等,其中,BJD娃娃最为人所熟知。BJD(Ball-jointed Doll)即“球形关节人偶”,由于它拟仿人形,关键部位装有球形关节,能够做出接近于真人的姿势,可玩性很高,所以颇受“娃圈”欢迎。浏览购物平台可以发现,BJD娃娃的价格从几百到几万不等,皆有人购买。
网络博主“兔子”,便是钟情于“娃圈”的年轻人之一。
第一次买BJD娃娃是四个多月前,“兔子”对记者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各种好看的东西,越看BJD娃娃越喜欢,挣了钱后,就下定决心买了几款娃娃,花费4000元左右。此后,给娃娃买衣服和拍照小物件大概又花费了2500元。一个月里,总有那么两三天,“兔子”会用来鼓捣娃娃,给它们做眼睛做头发,还会给它们拍照和p图,“只要好看,我就要努力拥有,毕竟谁不想看到美好的事物呢?”
博主Helen认为,自己喜欢BJD娃娃是水到渠成的事,“小时候喜欢芭比娃娃,当时平价芭比娃娃59元钱一只,超模版本可能就要上千。工作后消费能力提升,原本想要购买贵一点的芭比,但由于自己比较喜欢做手工,芭比娃娃体型比较小,限制发挥,就‘入坑’了BJD娃娃。”
Helen觉得这个选择没有做错,从“入坑”到现在,她从未丧失对娃娃的新鲜感,“养娃”过程中什么都可以DIY,“只要给娃娃换个眼珠、换个妆面、换件衣服或者换个发型,就能收获一个新娃娃,怎么都不会腻。”
谈起买“娃”的原因,有人是为了追求美感,有人是为了获取陪伴。
现实中,博主Helen的职业是设计师,在她看来,养娃娃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提升的过程。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这些年因为“养娃”,我开始钻研摄影、剪片子、做排版,现在甚至学着给娃娃美发,剪、烫都是自学的。”Helen说,每个城市都会形成一个玩娃娃的小圈子,人数从几个人到三四十个人不等,她也会参与其中。因为拍照拍得好看,自己甚至“捧”出了几只比较火的娃娃,带出去玩的时候,圈子里很多人都认识。
另一位玩家小粉则告诉天目新闻记者,自己有一些“社恐”,害怕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非常抗拒现实中的社交,“娃娃永远向着我、不会离开我,照顾它们会带给我极大的满足感,把它们的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我也会很开心。”她对记者说,娃娃身上也承载了她对自己的期待,希望自己不在乎外界的非议,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快乐做自己。
现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有九千多人关注了小粉,她还在持续分享娃娃的生活和状态,“我到八十岁也要玩娃娃”,在一条博文中,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BJD娃娃。图片来源:博主小粉
疯狂还是理性
娃娃经济的AB面
买到一款心仪的BJD娃娃背后有诸多门道,只有“娃圈”的人才知道。
首先是改妆的问题。在“娃圈”,90%的娃娃都会被送去改妆,以保持新鲜感。博主醋栗向天目新闻记者介绍,以目前的行情,100-500元的改妆比较常见,通常情况下越贵越好。“技术稳定价格合理的妆师肯定供不应求,化妆需要抽选资格。”不过,改妆的沟通成本很高,如果玩家要求太多的话,妆师可能会嫌麻烦,导致争端。因此,部分美术功底比较好的人会选择自己来给娃娃化妆。
此外就是防止盗版的问题,天目新闻记者了解到,“娃圈”中,正版和盗版界限分明,如果有玩家故意或者失误买到了仿制的娃娃,圈内其他人就会自发抵制他。据博主Helen介绍,玩BJD娃娃的人必然有化妆、买衣服、做头发的需求,如果有盗版购买记录,好的化妆师、发型师都会拒绝服务,同时,这个人之后也会丧失购买更优质娃娃的资格。
这种抵制主要是为了维护圈内良好的生态,制作娃娃并不容易——每一款精致的娃娃背后,都有一位手握“神笔”的人形师,从灵感的收集到人形建模,再到零件组装,每一步制作流程都复杂繁琐,无法交由工厂批量生产,这也造成了娃娃的稀缺性。
“在‘娃圈”里大家都看得多了,并不是一个娃娃漂亮就能卖得好,我们会从各方面考察娃娃的设计,比如说娃娃关节动的时候能不能到一个点上?会不会滑丝?或者重心怎么样,能不能站住?”博主Helen说。
千辛万苦制作的娃娃一旦被仿制,原作者的权益就会被侵犯。任这种情况发展,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手艺精巧的人形师灰心离场,市面上质感好、设计精巧的娃娃也越来越少。
在这背后,也是一个市场的隐现——《2021中国潮流玩具市场发展报告》预计,2022年,以盲盒、手办为代表的中国潮玩经济市场规模将达478亿元。
高昂的价格、稀缺的娃娃同时衍生出了一条二手贩卖产业链。据博主兔子介绍,有一些人会从事娃娃倒卖的工作,热度高的娃娃可以喊出好几倍价格,一些冷门物件还会和热门物件捆绑销售,甚至还会有些人看似诚恳地说服“娃主”,低价收购稀缺娃娃,转手再翻一番价格后卖出。博主Helen之前就遇到过一个人,6000元收了一个娃娃,转手卖了1万2,“我当时想原价出一个娃娃,差点也上他的当。”
但总体来看,“娃圈”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疯狂,圈内人士已经自发形成了一套规则,比如提醒进入娃圈的人注意预算,再比如说,不向未成年人出售娃娃。“成年人花自己的钱‘养娃’无可厚非,但一些未成年人,没有经济能力,只能用家长的钱买‘娃’。”博主Helen说,“因为娃娃很贵,很多家长都没办法理解,如果他们瞒着家里买,被发现后就会牵连卖家,小到撤单、大到被举报都有可能。”因此她也提醒大家理性购买娃娃,不要做超越自己实际消费能力的事。
而对此,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I.P.H.心理催眠师贾鹰珏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们总是会将自己喜爱的事物当作自己的情感寄托,那些被称为“娃爹”、“娃娘”的年轻人们,并没有因喜爱BJD而产生超越自己经济范围的不理智消费行为或其他过激行为,也没有产生心理学上所关注的“变形冲突(矛盾)”,“人总是会喜爱点什么,有个情感寄托,有个花钱的地儿。没有矛盾和困惑就好。”贾医生说,“就像有人喜爱宠物,有人喜欢莳花弄草,有的人喜欢美食。情感寄托有利于情绪宣泄,对于目前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