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油坊桥,想必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南京市建邺区地铁二号线上的油坊桥站,这里是目前南京交通枢纽,每天都热闹非凡。而你知道在南京江宁也有一座油坊桥吗?作为过去的重要交通枢纽,它不仅是一座桥,还是一个村庄,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主桥三次被毁三次重建,几起几落的背后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曾是通往南京必经之路
光是茶馆就有三家
10月24日,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了江宁油坊桥村实地探访,油坊桥村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丹阳镇踊跃村,是该行政村下的一个自然村,油坊桥村正是得名于村中的这座油坊桥。这座油坊桥全名为踊跃油坊桥,为市级文保,是江宁区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村民李广武向记者介绍道,古时油坊桥是江南一带重要的交通枢纽,无论水路还是旱路,它都是从安徽宣城等地通往南京的必经之路,沿桥下河流北上,可直抵南京秦淮河。早年间,这里相当繁华,是过往商贾贵人们途中稍事休息之处,附近则有一个集市,还有一个码头,岸边开设了茶馆、驿站、油坊、酒楼等等。“在当年,光是这里的茶馆,便有三家。”
如今的桥面上,依稀有着一道道白色的车轮痕迹记录着曾经的繁荣,李广武说,这是旧时人们推独轮车过河时留下的。“在以前,油坊桥又名七里桥,原因是这里相距丹阳镇有七里。”年逾古稀的李广武曾听家中长辈说起,桥不远处有一个很大的油坊,这便是油坊桥的名称由来。不过李广武出生时,这个油坊已不在了,只留下了这座油坊桥。
三次被毁三次重建
背后是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油坊桥的始建年代不详,一说为元代。在油坊桥附近,有着乾隆二十四年(1706年)所刻碑文《重建油坊桥碑记》《乾隆甲子所收乐输碑记》及民国六年(1916年)所刻《重修油坊桥碑记》。记者看到这几座碑目前放置在距离桥不远的空旷平地上,碑体部分损毁,还有一块碑已经碎成了几块,所幸上面所刻的文字尚属清晰,经过仔细的辨认还能够看到百年前的人们是如何描述这座油坊桥以及油坊桥在这百年来走过了怎样的岁月。
根据碑文记载,“(油坊桥)当金陵孔道,西接姑浦(现姑溪河,位于马鞍山当涂县)、南通宣歙(现安徽宣州)、东远濑水(现南京溧水),学山车骑肩少不绝于行。”这里曾是一个连接各地的巨镇,由于油坊桥被毁交通不便,因此村民们便众筹重建桥,丹阳镇的吴德远、程北瞻、朱治山三人提倡募捐银两修桥,这一次筹款并不顺利,一来募捐而得银钱不足,全部购置了石料后还有很大缺口,二来最初的发起人吴翁、程翁相继离世,造桥一度中断。过了些年,程北瞻的儿子程昭凌继承了父亲遗址,继续募捐并主持油坊桥修缮工作。他为了筹募银两,在桥边搭建了供人休息的凉亭,借行人休息之时发起募捐,最终于1706年油坊桥完成重建。碑文的作者上元兼山姚宋感慨道:“自非前后诸君子情殷利济,能必斯桥之……厥成哉。”
而咸丰到光绪年间,因为兵祸油坊桥体受损,桥栏倒塌,往来的车马行人常常因为拥挤掉到河里,碑文中记载为“桥畔每见车马辐辏行人拥挤,时常有失足落水之……”因此村民们再度众筹重建桥,并于1916年重新建好,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桥面正是当时保留下来的。
不过此后油坊桥还是受到过损坏,桥柱石栏上的四尊石狮一度仅存一尊。新中国成立后,油坊桥又经历过一次翻修,保留了原先的桥面和桥体,对桥进行了加固,成为现在所看到的样子。2006年,油坊桥被认定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有了高铁及高速公路后,油坊桥不再是南北客商的必经之路。
如今的油坊桥成为一处闹中取静的地方。踊跃村村委会副主任朱记云告诉记者,目前油坊桥村大约还有九十多户人家,其中一部分人还保留着做当地特产小年糕的传统。她说,“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油坊桥几起几落的背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总策划:冯秋红
拍摄/剪辑:沈昭
文案:姜天圣 沈昭
出镜:姜天圣 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