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极目锐评丨广西旱情牵动人心,抗旱就是保民生!

极目新闻 2025-04-23 11:00:17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3月中旬以来,桂西北、桂西、桂南及桂中部分地区长时间无有效降雨,江河来水量呈持续偏少态势。预计4月底前,除桂东北外,其他各地旱区降雨不明显,气象干旱将进一步发展。(据4月22日央视新闻报道)

近来,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牵动人心。据报道,广西全区大部分江河来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总体偏少三到五成,截至4月21日9时统计,11市52个县(区)出现干旱灾害,累计造成广西40.5万人受灾,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人口累计8.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1.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

A广西旱情5.png广西旱情牵动人心(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4月21日,水利部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广西指导旱区全力抗旱保供保灌。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已下拨1750万元抗旱资金支持柳州、河池、百色等8市36个县(区)做好局地干旱灾害防御工作,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派出14个工作组赴各市开展防汛抗旱工作检查。

在大家的印象中,广西属于沿海地区,水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等均居全国前列。

A广西旱情.png广西旱情牵动人心(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桂林山水甲天下”正是广西山清水秀的写照,为什么会发生干旱呢?广西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祁丽燕表示,每年4—5月是西南暖低压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它的控制下,广西常出现高温、低湿、少雨天气。

旱情引发关注,有网友怀疑是桉树种多了,造成水利资源不够用了。实际上,旱情的发生与气候以及地理特性‌有关。百度AI显示,广西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易出现阶段性干旱。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渗漏性强,蓄水能力差,加剧水资源流失。百度AI同时显示,桉树本身不会直接导致干旱‌。根据权威研究和实地观测,桉树对水分的利用效率较高,且具备水土保持能力。其被称为“抽水机”的争议主要源于不合理的种植管理,而非树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A广西旱情1.png广西旱情牵动人心(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2015年,广西也发生过“春旱”,当年3月1日至4月20日,广西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8成,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桂南、桂西部分地区旱情发展迅速。2009年8月1日至10月12日,广西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来同期的第4位,同样发生了旱情。

据介绍,全球变暖是导致严重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多发、频发的大背景,此外,大气环流异常造成降水量异常偏少是干旱的最直接原因。

A广西旱情2.png当地正在积极抗旱(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针对广西此次的旱情,中国天气气象分析师孙倩倩解释,近期副热带高压系统位置偏北偏西,高空槽区位置偏西,导致华南上空成为弱(高压)脊区,不利水汽输送,且缺少降水动力,导致降水持续偏少偏弱。

说白了,旱情的出现就是一个“入不敷出”的现象,降水缺乏,导致水文不平衡。旱情的发展已经对广西的民生造成直接影响。在中国,有超过60%的甘蔗产于广西,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甘蔗生产与制糖基地,被誉为“中国糖罐子”。眼下正值甘蔗出苗、施肥的时候,干旱会影响甘蔗的种植。广西的水果产量与规模全国领先,干旱也影响到水果的收益。“广西今年的沃柑也挺惨的,各种水果都在降价。”眼下西瓜即将成熟,同样饱受干旱之困,“瓜农太煎熬,只能撑多久算多久,甘蔗管不了了”。

A广西旱情3.png“桂中治旱”工程(图片来源:人民网)

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还会造成生活用水上的困难。旱情就是命令,防旱抗旱就是保民生。有关市县正持续开展打井、供水工程扩网联网、拉水送水等措施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入抗旱机具9.2万台(套),完成抗旱浇地166万亩次。各级部门累计投入各级资金8200多万元支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抗旱设施设备采购、打井灌溉、农田水渠修缮以及农业恢复生产等。

A广西旱情4.png航拍大藤峡水利枢纽(图片来源:广西水利厅供图)

应对水利灾害,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与运用。报道显示,2014年至2023年十年间,广西水利建设项目落实中央资金约532亿元,落久水利枢纽、大藤峡水利枢纽、乐滩水库引水灌区、百色水库灌区、广西西江干流治理工程等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并陆续发挥效益。十年来,广西下达投资35.75亿元,相继实施了11个大型灌区和70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这十年,广西成功抵御125次洪涝灾害,有效应对17次干旱灾害,累计减少受灾人口824万人,防洪减灾效益192亿元,抗旱效益49亿元。

愿这次的旱情在各方的群策群力之下,早日得到缓解,愿当地的生产与生活都能得到应有保障。同时,广西已全面进入汛期,还需注意防范旱涝急转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要以万全的准备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卢雅君 值班主任:邹丹雨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