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账号用户发布视频称,“莲花味精即将停业,穷的还剩下一栋办公楼,如今直播到深夜,仅1人在线。”
3月26日上午,莲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回应:“我们现在挺好的,公司很火爆,那些都是博眼球的谣言。”
公开资料显示,莲花味精的前身为周口地区味精厂,1998年莲花味精上市,2016年公司更名为莲花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再次更名为莲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世纪90年代,“莲花味精、颗颗香浓”的广告语家喻户晓,莲花味精成为千家万户厨房里的必需品。
时光来到1992年,其生产规模已从建厂初期的0.04万吨扩大到4万吨,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并跻身世界四强之列。同时,公司通过成功运用高生物素发酵技术,在一些关键的生产工艺上,进行独特的发明创造,使发酵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995年,莲花味精生产能力再次扩大到12万吨,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1997年,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为1983年创办时期的近300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3.4%;1998年8月,莲花味精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第一股”。2001年,莲花味精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高峰时,莲花味精上缴税收一度占项城财政收入的67%。
“莲花”作为国民品牌,既有过辉煌时刻,也曾历经曲折。2003年,由于内部经营管理和外部环境多种因素,加上“味精对人体有伤害”的谣言影响,上市后一直盈利的莲花味精出现亏损,这也为其此后多年的波折埋下伏笔。
2020年,在地方政府、法院和专业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得以完成司法重整,解除了沉重的负债等历史包袱,并逐步走向发展正轨。紧接着,通过重塑治理、深化改革、固本创新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持续发力,莲花调味品产业园在2021年正式投产,2022年全面启用,“退城入园”工作全部完成,促进公司加快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莲花”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经营发展不断向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莲花味精确实经历过破产的风险,但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发展,莲花味精再次重整旗鼓。
2023年6月,有科普博主发布关于“一句谣言,让一家民族企业彻底落寞”的视频,讲述味精并不致癌,且鸡精、蚝油等调味品中都含有味精。该类视频引起了网友对莲花味精的关注。
莲花味精也觉察到了流量的变化。从9月7日开始,便将每日直播的主题改为“听说#泼天的富贵轮到莲花味精了!”直播间背景写有大大的“0色素、0香精、0防腐剂、0蔗糖”等字样,作为卖点。
来源:直播截图
2024年 7月8日,莲花控股(曾用名“莲花健康”)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1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101.36%—119.30%;扣非净利润实现1.02亿元—1.11亿元,同比增长101.43%—119.21%。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334.77万元—6234.77万元,创季度历史新高。莲花控股自2020年完成重整以来,通过坚持固本创新,持续深化改革,重塑经营管理,推动底层能力显著增强,经营发展持续向好,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成效。
据市场专业人士表示,莲花控股是河南省首家成功实施司法重整,并且在A股市场上司法重整后最快实现ST摘帽的主板上市公司;公司自2020年成功重整以来,保持4个年度持续盈利,并稳步提升,尤其在2023年跑出了加速度;是目前实施司法重整的主板上市公司中运行最好的少数企业之一,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一位在“莲花”工作23年的老员工在笔记里写道:“大道无痕,行者无疆。跟随‘莲花’一路走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安全保障‘莲花方舟’出海驶航,‘莲花’人的梦,编织成理想之网,撒向广袤原野!”
近年来,“莲花”积极抓住国货崛起和数字营销机遇,尤其是随着国货品牌的崛起,“莲花”积极深耕新渠道、打造新爆品。线下积极深耕商超等零售渠道,线上通过直播等移动互联网平台推广和销售产品,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得到、买得到“莲花”的好产品。“莲花”也成为“网红”,多次登上微博、百度热搜。网民们评论,“莲花”正在重回舞台中央,成为国货品牌复兴的代表之一。
据介绍,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味精通常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通过发酵或生物工程技术制取,制成谷氨酸钠后,再进行提纯等处理得到味精。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是类似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原料”。我国通过相应毒理学实验得出结论: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而莲花味精的主打卖点是其配料表“太干净”,其配料表中只含有小麦。
其实,各路国货品牌最近的狂欢,可以说是有效市场竞争的体现。面对“泼天的富贵”,这些国货品牌经营者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价格、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积极卖货,主打的风格就是优质低价、精耕细作,让自己长期积累的竞争力喷涌而出,让老国货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他们告诉所有消费者,这里有踏踏实实做出来的产品、这里有兢兢业业为你服务的直播间。
味精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既然已经了解味精的真实成分,那么平常做菜时应该啥时候放味精?怎么控制放味精的量才能保证我们健康地饮食?
1.这些人慎食味精
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群,要减少味精和食盐的摄入,主要是控制钠的摄入。
2.炒肉菜可以不用加味精
肉类中本来就含有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带鲜味的食物也没必要加入味精,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
3.拌凉菜不宜放味精
因为味精在温度为 80 ℃ ~ 100 ℃ 时,才能充分发挥提鲜的作用。而凉菜的温度偏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如果做凉菜时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热水把味精溶解后再拌入凉菜之中。
4.放醋的菜不建议放味精
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建议放味精。
5.最好在出锅前加入味精
最好在出锅前加入味精,味精超过 120 ℃ 长时间加热,会生成没有鲜味的焦谷氨酸钠,影响提鲜效果。
6.记得平衡味精与盐的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推荐,清淡饮食,少吃高盐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 5 g;常量营养素钠离子的参考摄入量为 1.5 g / 天。而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含有钠元素,含钠量较高,大家应根据自己口味调节食盐和味精的添加量,避免过量摄入钠离子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极目新闻综合红星新闻、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