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极目锐评丨家长在班级群辱骂、诬陷班主任打孩子被判赔钱道歉,按“键”伤人不是小事

极目新闻 2025-02-19 18:08:44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2月17日,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苏超进入海口市某小学六年级家长微信群,见证一名学生家长因网络暴力在虚拟空间里向班主任老师郑重道歉的仪式。

据介绍,龙某因与班主任老师在学生管理理念上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对其心存不满,自2023年5月开始,多次在班级群里冷嘲热讽,并指责、诬陷班主任老师殴打其孩子,甚至在班级群里使用污言秽语辱骂老师。有家长在群里劝阻,也遭到龙某的诅咒和谩骂。班主任老师遂将其移除群聊。此后,龙某通过其注册的社交媒体账号,多次发布诬陷班主任老师殴打其孩子的内容。

一审法院要求龙某删除侵犯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公开道歉,同时,还判令被告龙某赔偿原告维权费用5000元。被告龙某不服提起上诉,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案件遂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最终,龙某被拉入原班级家长群,在群内和朋友圈发布了深刻的道歉声明,并主动注销了其社交媒体账号。(2月19日央广网)

fd46ad63cbccf3884ea85184274c326.png

龙某的道歉书(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网络时代,社交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渠道,却也成了部分人肆意宣泄情绪、实施网络暴力的“战场”。近日,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见证的一场特殊道歉仪式,将网络暴力这一严峻问题再次推到大众眼前。

674f9f7cc74b7f3339de6cf857d3657.png

龙某发布道歉声明(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龙某只因与班主任在学生管理理念上有分歧,便自2023年5月起,在班级群里对老师冷嘲热讽、诬陷殴打孩子,甚至使用污言秽语辱骂。即便有家长劝阻,龙某也毫无收敛,反而诅咒谩骂他人,这般行径令人咋舌。班主任无奈将其移出群聊,可龙某的行为已给老师的名誉造成了极大损害。

名誉权是每个人的正当权益,受法律严格保护。龙某出于主观恶意,再三诬陷老师,其行为明显带有诋毁色彩,严重侵犯了老师的名誉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肢体暴力深恶痛绝,却容易忽视网络暴力的危害。殊不知,按“键”伤人的破坏力丝毫不亚于肢体冲突。那些恶毒的言语、毫无根据的指责,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受害者的心灵,使其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老师作为辛勤的园丁,本应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安心工作,却因龙某的无端指责,陷入舆论旋涡,承受着不应有的精神折磨。

家长护子心切本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罔顾事实、肆意妄为。爱孩子是本能,可理性和守法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龙某以爱之名,行伤害他人之实,不仅未能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反而可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若家长动辄恶语相向、诬陷他人,孩子又怎能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群众和法律的眼睛是雪亮的,逾越底线势必要受到惩处。龙某最终在法官见证下向老师道歉,这是法律的胜利,也是正义的彰显。法律不会因网络的虚拟性而缺席,任何企图通过网络暴力伤害他人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起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在网络世界中,我们应时刻保持理性和克制,尊重他人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发表言论前,先思考一下是否基于事实,是否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当看到网络暴力行为时,不应做冷漠的旁观者,而应勇敢站出来制止,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避免陷入网络暴力的泥沼。

责任编辑:胡秀文 值班主任:张欣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