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的脚步更近了。传统节日是消费的“黄金期”,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多部门抓住“年货经济”这一契机,从1月7日(腊月初八)起,共同指导举办“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激活“年货经济”消费潜力,助力经济加速发展。(证券日报1月8日)
传统节日是广大居民集中消费时段,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微光成炬、小溪汇海。无数消费者的参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年货经济”在文化气息的加持下将更加厚重和繁荣。各地充分挖掘“年货经济”潜力,使之成为助力经济加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不同的春节传统文化习俗置办丰富多彩的年货精品,让“年货经济”与“春节文化”双向奔赴。
其实,“年货经济”消费时段较为集中、消费场景丰富多元、消费群体相对庞大、对社会经济发展拉动较强等特点,早已被有识之士所掌握,并采取有效措施赋能助力。远了不说,仅在“2024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约1.2万亿元,较2023年日均增长近9%。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回暖向好,相信“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定会成绩不俗,而线下集贸市场营销额也会再攀新高。
从近年来举办的年货节实践来看,这一活动带动的不仅仅是消费端,更是整个经济链的协同发展。这一方面是得力于政府部门的政策帮扶,让新政策搭乘上了“年货经济”的快车,给年货经济助力赋能。另一方面,各地不断加强市场监管,为年货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第三,生产企业横向联合、纵向联通,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生产,再到销售流通,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看准了就干。线上线下琳琅满目的商品,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年货经济”消费图景。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春节成为显著拉动全年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节日。而要让“年货经济”与“春节文化”双向奔赴,让年货浸入文化味,让文化充满“美食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要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年货节品牌,努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二是要利用好线上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精准服务,将产品精准推送给消费者。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和繁荣城乡集市,突出商品价格优势,让消费者在升腾的烟火气中感受浓浓年味,激发消费欲望。四是线上线下同向联动,以“年货经济”带动消费热潮,以不断满足消费者文化消费、精神消费、服务消费、体验消费来促进消费升级。
日前,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年货经济”的蓬勃发展不只是数字的增长,更是经济发展的生动演绎。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心打造“春节经济”品牌,让“春节经济”成为读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