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夏凡 李丽娜
在房县公安局交管大队二中队院内,4月21日的电动车上牌专场服务呈现别样风景:民警被群众簇拥答疑解惑,移动预审岗前资料核验井然有序,“马路课堂”上安全知识讲解生动入心......这是房县创新“疏导服务+源头治理”模式破解电动车管理难题的生动写照。
针对群众电动车上牌认知“盲区”,房县公安以“放管服”改革破题。3月底启动“五镇联动”宣传行动,民辅警带着《电动自行车登记指南》走村入户,通过便民中心专窗、“村村响”广播构建立体宣传网,使合规上牌知晓率提升40%,从源头化解“不知法而违法”困局。
服务创新贯穿管理全流程:窗口实行“容缺办理”,非关键材料缺失可“先办后补”;中队长柯启鹏设立流动预审岗,将材料筛查前移;辅警刘卓然化身“停车协管员”,既维持秩序又指导车辆规范停放。系列举措使单日办理量达60辆,效率提升至常规窗口3倍。
“网上购车怎么上牌?”面对群众具体诉求,民警变身政策宣讲员,将法规条文转化为家常话。在业务间隙开设的“马路课堂”更显匠心——民警望闵通过事故案例剖析、安全护具演示、反光贴发放,让安全理念随车牌“落户",实现“办理一辆教育一人"。
全县布设的10项便民措施彰显治理温度:乡镇登记点延伸服务半径,“保险+上牌”一站式服务减少群众奔波,特殊群体享受上门服务。目前“城警联动”机制正向乡镇拓展,“流动上牌小分队”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管理末梢”变为“服务前哨”。
“这种以疏代堵的治理智慧,既守住了法规底线,又暖了百姓心窝。”现场办理业务的王女士点赞道。房县的创新实践,正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交通治理新内涵,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