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黄木 沈航
野蔌山蔬次第新,椿芽先报一年春。近日,走进十堰市郧西县六郎乡,万亩香椿种植基地一片好“丰”景。紫红鲜嫩的香椿芽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椿香,村民们穿梭林间采摘、装筐、运输,一派繁忙景象。今年,六郎乡通过品种改良、订单农业与电商赋能,带动全县香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年产值超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该乡地处秦巴山区,山地黄棕壤有机质含量高达1.5,为香椿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该乡以品种优化为核心,通过母本提纯、性状测量等技术,将传统香椿改良为“红油香椿”,并采用“矮化密植”技术,使每亩种植密度提升至2000株,采摘期从40天延长至70天,亩产收入达5000元以上。
“今年合作社日均采摘量超3000斤,收购周边农户香椿5000余斤,每日发往北京、武汉、西安等地的鲜椿芽达2万斤,产品供不应求。”郧西县百旺农业红油香椿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德宝介绍,目前合作社已开发腌渍香椿、香椿酱、香椿茶等深加工产品,仅香椿酱年销售额便突破百万元,年产值达500万元。
该乡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订单农业与电商销售双轨并行,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合作社与全县50个村、400余户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及销售渠道。
“栽一次采30年,每年忙2个月,收入比外出打工强。”该乡木瓜园村村民樊锦昌介绍,种植5亩香椿,加上收购香椿,短短4天就收入3万元。
电商直播为香椿插上“云翅膀”。网络名人梅堃通过直播带货,单日销售额突破10万元,累计线上收入近百万元。合作社还与电商平台合作,日销鲜椿芽超万单,产品远销加拿大、荷兰等国际市场。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该乡香椿已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目前该乡1000余户农户依托香椿产业增收,5个村集体年增收超2万元。
据悉,该乡将深化“产村融合、文旅一体”模式,建设种苗繁育基地,扩大精深加工规模,推动香椿产业向标准化、国际化迈进,让“六郎香椿”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