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张芙蓉
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这要是发生起纠纷来,可不好解。
2024年11月28日,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村民余立(化名)与余西(化名)因门前的菜园归属问题引发纠纷,双方家属多人参与,发生口角引发肢体冲突,导致余立的母亲意外受伤,并在医院治疗花费近2万元。双方因医疗费用进一步引发纠纷,邻里之间矛盾僵持不下!
网格员王成凤在日常入户走访时发现这一矛盾。“我虽然第一时间介入劝阻,但事发现场矛盾迅速升级,无法有效控制,于是将该事件上报东沟镇综治中心。”今年3月26日,王成凤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响应机制迅速启动。东沟镇社会事务和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龚建斌获悉后第一时间介入,安抚双方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东沟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网格管理平台
“镇综治中心受理后,迅速组织派出所、司法所、驻村律师等开展矛盾纠纷调处,通过询问当事人和查看现场视频,确定余立的母亲受伤实为意外跌倒,但余西妻子的肢体接触是诱因。”龚建斌告诉记者,由于双方情绪激动,他们灵活采取“背对背”调解策略,通过释法说理,余西妻子的思想认识从无责到有责逐步转变;余立也认识到母亲自身行为存在过错,双方情绪逐渐平稳。
“我当时想到了‘六尺巷’的典故,好在双方都是比较明事理的人,又是多年的街坊四邻,经过我们多方劝说最终达成了和解。”龚建斌介绍道,调解过程中他既依据《民法典》明晰责任,又创新引入“六尺巷”典故,以“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处世智慧触动当事人。经春节前后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医疗费用分担协议,余西赔付1.8万元医疗费,并承诺共同维护邻里和谐。
“法律是底线,人情是润滑剂。用文化浸润人心,往往能打破‘死结’。”龚建斌告诉记者,这起纠纷的化解过程蕴含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融合智慧。调解要成功,必须全面掌握情况。通过与当事人交谈、走访现场、询问证人等方式,全面掌握纠纷的来龙去脉。同时,要了解当事人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利益诉求等,更好地制定调解方案。“既要讲法律、讲原则,又要讲人情、讲道德。”
东沟镇综治中心
梁子湖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以“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为目标,积极探索“网格+警格”“网格+调解”“网格+法治”基层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多元融合、精准发力的“网格+”工作格局,以网格化管理“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