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恒康
“过去被欠薪失业后,光打官司就花了半年,工作也耽搁了。现在仲裁还没结束,人社局就帮我推荐了新岗位。”近日,因企业欠薪陷入劳动争议的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居民张先生通过该县人社局“就业+仲裁”联动机制,仅用一个月便与新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张先生这种体验的背后是江陵县创新打造的就业服务模式——从“事后援助”转向“事前预防”。今年以来,江陵县人社局从3个方面进行推动就业服务与争议解决的协同进行,将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融入人社工作的全流程,以防止因维权困难而导致的“二次失业”。
机制创新,缩短失业周期,实现无缝对接。为帮助劳动者缩短失业周期,江陵县人社部门创新机制,在诉讼期间即为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指导,创建“劳动法院+职业介绍所”联动机制,实现劳动仲裁部门与公共就业服务系统无缝对接。
在当事人授权情况下,实时同步失业人员信息,标记劳动争议类型(如欠薪、合同纠纷、企业破产等),并精准匹配法律援助与岗位推荐。“过去劳动者要等官司结束才能找工作,现在从递交仲裁申请开始,我们的职业指导员就会介入。”江陵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服务闭环,开通绿色通道,提供精准帮扶。江陵县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将胜诉但因企业违法行为失业的劳动者优先纳入重点帮扶名单,定向推荐诚信企业岗位,缩短就业空窗期。对吸纳这些人员的企业给予吸纳补贴,降低用工风险。
同时,邀请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课程培训,学习就业、创业等实用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技术赋能,实时监测用工变化,提前介入服务。江陵县充分利用“荆州就业创业”平台,建立企业用工月度监测台账,通过社保缴纳、裁员备案、招聘需求等数据,实时监测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用工变化,锁定高风险企业。
在企业关闭前启动“就业服务进厂区”,提供岗位速配、创业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缩短失业空窗期。
江陵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优化“再就业成功率”动态监测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政策激励、技能重塑和制度约束,构建一个全面的失业风险防范体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性失业风险,形成“预防-维权-服务”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