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夏中华、通讯员胡剑芳、李婷婷)3月14日,咸安区在斧头湖水域开展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活动,现场投放50万尾鱼苗。
当日上午10点半,6辆满载鱼苗的货车准时抵达放流点。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对鱼苗进行细致查验,在完成一系列质量检验程序后,将鱼苗缓缓倒入湖中,活蹦乱跳的鱼苗瞬间融入斧头湖。
此次增殖放流的鱼苗品种为白鲢、鳙鱼(花鲢)等大规格鱼种,长度均在10厘米以上,共计50万尾。这些鱼类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主要栖息在上层水域,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有效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斧头湖,湖北省第三大湖,地处湖北嘉鱼、江夏、咸安三县区交界处,是武昌鱼、青虾、中华鳖、圆吻鲴等鱼类的重要保护基地。自2009年起,咸安区凭借充沛的水资源,对斧头湖等湖泊持续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旨在补充和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改善水域生物群落结构,修复受损水生态系统,增强湖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咸安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负责人邬斯政介绍,后续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丰富鱼苗投放种类,强化水质净化效果。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在禁渔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全方位守护斧头湖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