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客户端

薪火相传唱新韵,汉川市接力传承马口陶非遗文化

极目新闻 2024-04-01 10:24:28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熊友清

拥有500多年历史的马口窑,是中国民窑之一,马口陶器烧制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末,马鞍制陶者多达两三千人。民国时期,在马口、马鞍一带的龙窑最多时达到三十六条,呈现出“百里窑火不夜天”的盛况,产品一度随汉水行销江南、川贵、巴蜀、陇南一带,也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马来西亚、日本等地。但令人惋惜的是,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马口窑日渐式微,20世纪90年代后逐渐停产、关闭,窑火不再闪耀。为保护和发展马口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川市做了多方努力。

55.jpg

建阵地,古陶归来正当时

汉川市积极打造“一站一馆一基地”,旨在全面打造集发掘、传承、研发、体验于一体的马口陶文化研究、学习和交流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口陶历史,体验马口陶工艺,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站”,就是文化站,2023年重新翻修了文化站,专设马口陶文化展厅,主要用于收集、挖掘、研究马口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一馆”,就是文史馆,结合和美乡村共同缔造活动,新建了甑山文史馆,展示马口陶非遗文化。“一基地”,就是马鞍乡黄龙湖马口陶文化传承基地,于旧址之上恢复重建了马口窑、喻集龙窑两座传统的柴烧窑口,兴建了马口陶研究院、教学实践课堂、工艺体验坊等功能区域。

目前,马口陶文化传承基地已成功获批3A级景区,李广、金灿两人成功申报为马口陶文化非遗传承人。

重宣传,线上线下传美名

汉川市积极探索多渠道擦亮马口陶文化名片,线上讲好故事,线下展示形象,传播马口陶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线上,黄龙湖马口陶作为湖北省非遗文化登上了湖北电视台《荆楚有好物》《桥见十年》等多个电视节目;介绍马口陶的专题文章《马口陶昔日风韵犹在》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介绍马鞍风土文化专版《九曲百汊黄龙湖万里茶道上的一颗珍珠》先后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楚天都市报。

555.jpg

在线下,黄龙湖马口陶先后参展外交部举办的“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湖北全球特别推介会、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孝感市对外合作推介会、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博览会。参加了“荆楚风物湖北有礼”首届“湖北礼品”评选展示活动,并获湖北十大人气礼品评选网络投票第四名;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项目参加第六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再赋能,非遗文化谱新篇

汉川市积极探索马口陶独有的文化价值,以陶作为展现艺术的形式,将陶与廉相结合,建设“陶廉”文化主题基地。

以“陶者,廉之器;廉者,陶之魂”为主题,围绕“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火炼成器、刚毅质朴、不蚀不腐”等关键词创作廉文化诗联作品;编撰包含“廉陶”文化章节的乡土教材;建设“窑上清风”“陶乡廉韵”“清风正气”等版块构成的文化长廊。

马鞍乡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陶艺坊特色课程融入学生社团活动,在全乡中小学校设置陶艺体验室,让学生沉浸式感受陶文化魅力,传承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立足现有教学资源,举办“童心向党放飞梦想”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教育基地边看边学,由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导,厚植年轻一代对马口陶非遗技艺的热爱。

(图片由黄龙湖马口陶文化传承基地提供)

责任编辑:胡秀文 值班主任:魏曦 

更多精彩报道,请下载 极目新闻

本文为极目号作者或合作机构在极目新闻发布内容,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极目新闻的观点或立场。

报料渠道: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027-86777777;登录极目新闻“报料”;私信“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新浪微博,或关注“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私信报料。

极目全媒体
  • 极目新闻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
  • 楚天都市报官方微博